王正全
當年日本富士電視臺制作并播出的10 集家庭電視劇《我的野蠻老媽》中,上戶彩飾演的川野鲇為丈夫前妻的兒子佑樹制作便當而發愁。該劇用夸張的形式表現了遵循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社會賦予每個家庭主婦的職責,這對于所有沒有育兒經驗的新手父母都是如臨大敵一般的考驗。
初為人母的川野鲇在學校的苛刻要求下手忙腳亂、錯誤百出,上演了一出既真實好笑又必然無奈的精彩大戲。頻頻出錯的后媽因為糟糕的親當子便當的表現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川野鲇后來在各種生活壓力下迅速成長為一個稱職的母親,并協調好了兩家人的生活,走上了生活強者的道路。這部電視劇給人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就是,日本小孩帶去學校的親子便當對于媽媽們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近年來,網絡上不斷出現日本媽媽們巧手慧心制作的花式親子便當,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實際上,日本的幼兒園和小學并不是每天都要求孩子的媽媽制作親子便當的,每個星期只有 1~2 天是標識為“便當日”的。“便當日”前夜媽媽們就睡不好覺了,因為需要第二天早早起床為孩子精心制作便當。便當日那天,學校不為孩子準備午餐,小朋友們都會從家里帶來媽媽制作的便當,然后湊在一起吃。關鍵是,小孩子們喜歡對這些便當進行比較,親子便當做得豪華的媽媽會受到歡迎,她的孩子也會受到羨慕和崇拜;親子便當做得平淡無奇甚至難看、難吃的媽媽,孩子會受歧視;沒有帶便當的孩子則會成為最悲催的角色,只能依靠別的小朋友施舍的便當來充饑。
親子便當這件事,對于不需要出門工作的傳統日本家庭主婦是絕佳的炫技機會。可是當代社會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進入職場,在這種情況下,“親子便當日”和“親子活動日”這種消耗精力的活動就成了媽媽們的累贅。一些被生活所迫沒有足夠精力照看孩子的母親甚至可能會用剩飯來糊弄親子便當,這當然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好在現在出現了很多小模具和小機件,讓日本媽媽們可以快速完成各種花式拼盤和復雜圖案造型,所以就出現了豐富多彩的親子便當。有香腸切花做成的小章魚,撲閃著兩只突出的雪白色球狀的大眼睛,章魚腿活靈活現;有仔細刻成鋒利鋸齒狀的小番茄,以防噎住孩子;白米飯用模具做成一個具有柔和曲線和邊緣的造型,配上海苔刻絲做的五官,或笑或哭,討人喜愛;水煮西蘭花做的熊貓眼睛或是蘿卜片刻出來的絲狀雪人圍 巾,栩栩如生;獼猴桃切制的“西瓜片”還要配上黑芝麻做瓜子,用心良苦。總之,娃娃頭、小熊、小狗、小兔子臉以及許多不可名狀的萌寵造型配上眼睛成為最常見的親子便當造型,絕對吸睛。
除了制作難度大、費時間,為孩子準備親子便當還有一些中國媽媽難以接受的地方:第一,日本人講究做事堅決不能影響其他人,所以便當再好吃、再好看也有一個不可觸碰的底線和鐵律,那就是堅決不可以放入氣味很大的食材,一般都要做到有顏色而無氣味,所以洋蔥、大蒜、韭菜、豆豉就算了,果斷替換為小香腸、小番茄、小蛋卷、海苔片,聰慧的媽媽早已總結出來了,盡量少放綠葉菜,以防便當放置到中午后變色。第二,日本人習慣吃冷食,孩子帶的親子便當也是 自然冷卻后直接食用的,忌諱生冷的中國父母可能會過度擔心,然而這種擔心并沒有什么用,畢竟孩子中午是在學校用餐。
有一位 44 歲的日本單親媽媽因親子便當而出了名,在一本名為《今天也是討人厭便當》的書中生動地用照片記錄了辛勞的媽媽用智慧制作生氣人臉造型并配合命令或抱怨的漫畫語言的形式,來促進與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女兒的感情,從而走紅全球。特別是隨著親子便當的不斷升級和女兒態度的轉變,很多在親子溝通方面碰到問題的日本人也受到了鼓舞和啟發,感動了日本,也感動了全球,這是一次親子便當的力量性展示,也許便當還有更多未知的妙用。
曬照欲與攀比風讓傳統日本親子便當升級成 為“媽咪攜子大戰”,造就了冷食花樣親子便當系美食風,一下就輕易攻破國界,成為全球矚目的日本文化代表,也算是日本家庭美食料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