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樂 ,劉露露 ,司二靜 ,孟亞雄 ,李葆春 ,王化俊 ,尚勛武
(1.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創(chuàng)新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70;2.甘肅農業(yè)大學農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3.甘肅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河西地區(qū)是甘肅省的小麥主產區(qū)之一,但近年 來小麥面積逐漸被壓縮。在面積縮小的情況下,提高單產是彌補小麥播種面積下降的重要途徑[1-4]。由于河西地區(qū)農業(yè)用水緊缺,大部分農業(yè)用地受旱嚴重,許多作物遲灌甚至缺灌的現象較為嚴重,農業(yè)生產已受到嚴重的干旱威脅。因此,培育節(jié)水型抗旱小麥新品種,減少小麥生育期的灌溉次數,對保障河西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節(jié)約用水等尤其重要[4-7]。我們根據河西的自然條件特征,在充分了解親本材料特性的基礎上,采用雜交育種與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方法聚合了各個親本材料的優(yōu)良特性,經過多年多點系統(tǒng)選育,育成了節(jié)水型高產優(yōu)質春小麥品種甘春24號,目前已累計推廣34萬hm2以上。
1998年,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chuàng)新重點實驗室、甘肅富農高科技種業(yè)有限公司、甘肅農業(yè)大學農學院以張春11號/93-7-31//23416-8-1雜交后代的優(yōu)良單株為母本,以矮敗小麥/高加索為父本進行雜交,1998年冬對雜交種進行南繁,采用雜交育種與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方法經過系統(tǒng)選育,于2001年選育出穩(wěn)定品系(原代號甘春357786)。2002—2003年參加品鑒試驗,2004—2005參加品比試驗,2006—2007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區(qū)域試驗,2008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生產試驗,2009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甘春24號(審定編號:甘審麥2009003)。2009—2010年參加國家春小麥品種西北水地組區(qū)域試驗,2011年參加國家春小麥品種試驗西北水地組生產試驗。
2002—2003年在甘肅農業(yè)大學武威黃羊試驗基地進行的品鑒試驗中,甘春24號2 a平均折合產量為9 333.00 kg/hm2,較對照品種甘春20號增產15.80%,居22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
2004—2005年在甘肅農業(yè)大學武威黃羊試驗基地進行的品比試驗中,甘春24號2 a平均折合產量為9 228.00 kg/hm2,較對照品種甘春20號增產12.56%,居16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
2006—2007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區(qū)域試驗,甘春24號2 a 14點(次)平均折合產量為7 977.22 kg/hm2,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增產3.68%。其中2006年7試點平均折合產量為7 634.40 kg/hm2,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減產0.01%,居12個參試品種(系)的第6位;2007年7試點平均折合產量為8 320.05 kg/hm2,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增產6.80%,居13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甘春24號于2009—2010年提升參加國家春小麥品種西北水地組區(qū)域試驗,2 a平均折合產量為7 224.00 kg/hm2,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增產1.20%,居10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
2008年參加甘肅省西片水地春小麥生產試驗,甘春24號平均折合產量8 329.50 kg,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增產12.22%,居5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于2011年提升參加國家春小麥品種西北水地組生產試驗,甘春24號平均折合產量6 960.00 kg/hm2,比對照品種寧春4號增產6.70%,居3個參試品種(系)的第1位。由此可見,甘春24號的豐產性、穩(wěn)產性好,適應性廣。
甘春24號為春性中早熟普通春小麥品種,幼苗直立,旗葉上挺、直立,生育期89~109 d。株高78~89 cm,穗長8.4~9.9 cm。白穗長芒,無穎毛,穗長方型。小穗17~19個,穗粒數33.0~54.2粒。白粒角質,圓形,腹溝較淺,種皮薄。千粒重40.5~52.2 g,容重808~815 g/L。株型緊湊,穗層整齊,小穗排列緊密,葉功能好,田間長相好,成熟落黃好。
3.2.1 抗病性 2008年經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蘭州溫室進行苗期混合菌和甘谷進行成株期分小種接種鑒定,甘春24號苗期對混合菌表現中抗,成株期對條中32號、水7、水4、水14和HY8及混合菌均表現中抗—中感,總體表現中抗。
3.2.2 抗旱性 2008—2010年先后在古浪縣良種場試驗點、酒泉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試驗點、張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試驗點、白銀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點、甘肅農業(yè)大學黃羊試驗點等試點進行了甘春24號的水肥栽培試驗示范,甘春24號最優(yōu)的水肥組合為灌水2 700 m3/hm2、施 N 240 kg/hm2、P2O5180 kg/hm2。該條件下甘春24號整個生育期節(jié)約灌水1 350 m3/hm2。2010年經洛陽市農業(yè)科學院對甘春24號進行的抗旱性鑒定結果表明,甘春24號抗旱指數達3級,抗旱性中等。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經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甘春24號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為15.34%,濕面筋含量31.2%,降落數值340 s,Zeleny沉降值為40.5 mL,吸水率為65.6%,容重805 g/L,面團穩(wěn)定時間達到8.3 min,面條加工品質為85.5分,色澤評分為8分,饅頭加工品質分別85.0分,比容評分為14.0分。說明甘春24號的面粉為優(yōu)質面條粉和饅頭粉。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技術分析甘春24號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并以“中國春”為對照品種,結果證明甘春24號的HMW-GS組成為(1,7,5+10)(圖1),含有優(yōu)質亞基1和5+10。利用GISH檢測對甘春24號進行1BL/1RS易位系的檢測,結果表明甘春24號為1BL/1RS易位系(圖2)。

圖1 甘春24號HMW-GS的電泳圖譜帶

圖2 GISH分析顯示甘春24號為1BL/1RS易位系
適宜在甘肅沿黃灌區(qū)、河西地區(qū)播種及相似地區(qū)播種。
3月10—20日播種均可,適宜播量為337.5~375.0 kg/hm2。一般施 N 180.0~225.0 kg/hm2、P2O5105.0~135.0 kg/hm2、K2O 105.0~135.0 kg/hm2、硫酸鋅15.0~22.5 kg/hm2。80%的氮肥和全部磷鉀肥作底肥,20%的氮肥結合第2次灌水追施。全生育期僅灌水2次,頭次在拔節(jié)期前進行,抽穗期至灌漿期第2次灌水,每次灌水量1 350 m3/hm2。常見病害為腥黑穗病和白粉病。在病害初發(fā)時用25%三唑酮乳油525 g/hm2兌水1 125~1 500 kg田間噴霧防治,病害嚴重時用25%三唑酮乳油900 g/hm2兌水1 125~1 500 kg田間噴霧防治,每隔7 d噴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