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蘇東
(江蘇省溧陽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江蘇 溧陽,213300)
新生兒肺炎具有發(fā)病快、進展迅速、并發(fā)癥較多等特點,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心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1]。新生兒肺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高熱、咳喘、肺部啰音,患兒經(jīng)X光片檢查顯示肺部有陰影。新生兒機體免疫力較差,肺部發(fā)生感染后非常容易出現(xiàn)呼吸受阻及炎癥反應,心肌譜酶也顯示異常。因此,新生兒發(fā)生肺炎時要進行及時有效的相關治療來降低病死率[2]。本研究探討氨溴索靜脈滴注聯(lián)合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新生兒肺炎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兒肺炎患兒110例,隨機分為2組。納入標準: ① 符合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標準;② 年齡7~28 d;③ 血液化驗提示細菌感染;④ 患兒家屬均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合并肝腎功能不全;② 合并先天畸形[3];③ 合并遺傳代謝疾病;④ 合并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⑤ 使用激素藥物進行其他治療者;⑥ 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齡8~26 d,平均年齡(17.20±1.40) d,平均病程(5.50±1.60) d,平均體質(zhì)量(3.21±1.24) kg;研究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齡7~27 d,平均年齡(17.60±1.30) d,平均病程(6.10±1.40) d,平均體質(zhì)量(3.16±1.13) kg。2組肺炎患兒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2組肺炎患兒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感染、退熱、吸氧、糾正患兒體內(nèi)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失衡狀況等[4]。對照組給予鹽酸氨溴索(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蘭蘇;國藥準字H20031344)靜脈滴注治療,將鹽酸氨溴索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GS)內(nèi)進行靜脈滴注,2次/d,20~30 mL/次,7 d為1個療程[5]。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40475)霧化吸入治療,0.5~1.0 mg/次,2次/d,7 d為1個療程[6]。
1.3.1 臨床療效: 比較2組肺炎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顯效: 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肺部啰音及咳喘等相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肺部經(jīng)X光片檢查顯示陰影全部消失;有效: 治療后體溫明顯下降,肺部啰音及咳喘等相關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肺部經(jīng)X光片檢查顯示大部分陰影消失;無效: 治療后體溫未發(fā)生明顯下降,肺部啰音及咳喘等相關臨床癥狀未緩解,肺部經(jīng)X光片檢查顯示陰影未消失[7]。
1.3.2 炎性介質(zhì): 比較2組肺炎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血清內(nèi)炎性介質(zhì)相關指標變化。治療前后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約4 mL,待血液自然凝固后使用離心機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患兒血清炎性介質(zhì)相關指標,包括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8]。
1.3.3 心肌酶譜: 比較2組肺炎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血清內(nèi)心肌酶譜相關指標變化。采血方法及血清分離同上。采用ELISA法測定患兒血清心肌酶譜相關指標,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脫氫酶(LDH)。
1.3.4 血小板參數(shù): 比較2組肺炎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血小板參數(shù)變化。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檢測儀檢測血小板參數(shù)變化情況,包括血小板(PLT)、血小板壓積(PCT)、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及平均血小板體積(MPV)[10]。

研究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治療后,研究組IL-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IL-6、IL-10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治療后,研究組CK、CK-MB、LDH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治療后,研究組PLT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CT、PDW及MPV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1 2組肺炎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新生兒臟器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善,呼吸道比較狹窄,機體的免疫力及肺部清除能力相對較差。

表2 2組肺炎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的炎性介質(zhì)變化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肺炎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的心肌酶譜變化 U/L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4 2組肺炎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的血小板參數(shù)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新生兒肺炎的主要發(fā)病原因有: ① 患兒在出生前及分娩過程中因病原體血行傳播至肺或吸入污染的羊水,導致新生兒發(fā)生各種感染。新生兒身體柔軟,器官處于發(fā)育階段,呼吸道黏膜非常容易受到損傷而引發(fā)新生兒肺炎。② 患兒在出生后接觸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而受到感染,導致發(fā)生新生兒肺炎。③ 患兒出生后發(fā)生臍炎、敗血癥及皮膚感染等情況時,病原體會通過患兒的血液傳播至肺部導致肺炎。④ 患兒住院時所用的各種醫(yī)療器械(如霧化器、吸引器、暖箱及插管氣管等)未經(jīng)過嚴格消毒,導致病菌通過醫(yī)療器械進入患兒體內(nèi)致病[11-13]。
鹽酸氨溴索是臨床中最常用的一種化痰祛痰藥物,其主要功能有: ① 鹽酸氨溴索對因肺炎而產(chǎn)生的肺不張及肺泡萎縮現(xiàn)象有很好的改善作用;②鹽酸氨溴索能有效地改善呼吸道分泌物的比值及流變學,使痰液得到稀釋,進而更易排出;③ 鹽酸氨溴索能有效恢復纖毛功能,加快及加大纖毛的擺動幅度,使呼吸道的自凈功能得到恢復;④ 當抗生素與鹽酸氨溴索共同使用時,能夠有效增加肺內(nèi)抗生素的濃度,并能延長抗生素的半衰期;⑤ 鹽酸氨溴索還能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減輕患兒肺部的損傷[14-16]。
霧化吸入是通過將水分與霧化藥物分散成微粒狀或霧粒狀并使之在氣體中懸浮,從而使水分或者藥物能夠更加快速、均勻地進入患兒的呼吸道。霧化吸入治療能夠使藥物或水分的吸收表面積得到有效增加。相對靜脈滴注或肌肉注射,霧化吸入治療能夠使患兒的痰液黏度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降低,痰液更易排出體外,同時還能夠緩解肺炎引發(fā)的咳喘等癥狀[17-19]。霧化治療方式較靜脈給藥更加簡易方便,患兒及其家屬更易接受,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明顯提高。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研究組肺炎患兒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肺炎患兒(P<0.05),表明2者聯(lián)合應用治療新生兒肺炎的臨床效果更為理想。
IL-2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活性非常廣泛,能激活患兒體內(nèi)的免疫細胞,發(fā)揮更好的免疫作用。IL-2下降提示患兒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影響。IL-6、IL-10是患兒機體受到炎癥刺激后分泌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IL-6、IL-10能夠誘導患兒體內(nèi)的中性粒細胞發(fā)生凋亡[20-22]。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治療后研究組IL-2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IL-6、IL-10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肺炎患兒的呼吸道受到病毒入侵后會對心肌細胞產(chǎn)生損傷,導致各種心肌酶釋放;同時,肺炎會造成患兒肺部缺氧,出現(xiàn)各種炎癥反應而導致心肌細胞出現(xiàn)壞死、水腫及細胞崩解,釋放細胞漿中的酶,導致心肌酶升高。心肌酶各項指標的變化可以在臨床中作為判斷肺炎是否對患兒心肌造成損害的指標,也可以作為檢查患兒病情轉(zhuǎn)移發(fā)展的輔助指標。患兒血清內(nèi)心肌譜酶出現(xiàn)異常升高時,提示醫(yī)護人員應及時采取措施對患兒的心肌細胞進行保護及治療[23-24]。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治療后研究組CK、CK-MB、LDH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肺炎會導致患兒多項器官發(fā)生衰竭,同時還會造成胃腸道出血,使血液內(nèi)的正常血小板代謝受到影響,肺炎患兒的血液檢測提示血小板參數(shù)PLT出現(xiàn)異常降低,PCT、PDW及MPV異常升高。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治療后研究組PLT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CT、PDW及MPV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靜脈滴注聯(lián)合霧化吸入能改善患兒血清內(nèi)的炎性介質(zhì)、心肌酶譜、血小板參數(shù),臨床療效較為理想,值得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