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寶君,雷淑紅,陳 瑜,朱佳麗
(陜西省商洛國際醫學中心醫院 眼科中心,陜西 商洛,726000)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與視網膜色素上皮代謝功能減退有關,是視網膜黃斑區結構的衰老性改變,會造成患者視功能減退,嚴重者將導致失明[1]。AMD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主要與光線的損傷、營養的缺乏、年齡性老化或遺傳因素等相關[2]。研究[3]顯示,人種也是AMD的一個危險因素,白種人的發病率遠高于黃種人和黑種人。根據臨床表現可將AMD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雖然濕性AMD的比例僅占10%左右,但臨床中90%的視力喪失病例為濕性AMD[4]。調查[5]顯示,濕性AMD在中國4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約為15%,其中在75~85歲老年人中的發病率高達30%。目前臨床治療主要采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常見的有雷珠單抗、貝伐單抗和康柏西普等[6]。本研究比較雷珠單抗與康柏西普治療濕性AMD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并確診的濕性AMD患者80例,共80只眼,均為單眼,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60~79歲。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經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和光學斷層掃描確診為濕性AMD,近3個月未使用過眼部治療藥物,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剔除標準: 合并其他眼病患者,既往眼科手術史者,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不愿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者。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0例。A組采用雷珠單抗治療,男22例,女18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8.42±2.29)歲,病程5~104月,平均病程(52.37±2.54)月。B組采用康柏西普治療,男21例,女19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6.93±2.67)歲,病程6~106月,平均病程(53.07±2.68)月。2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均行玻璃體腔注藥手術。碘伏沖洗結膜囊,采用愛卡因表面麻醉,用開瞼器開瞼,采用1.0 mL注射器角膜緣3.5 mm處睫狀體平坦部垂直穿刺入玻璃體腔內,A組注射0.1 mL雷珠單抗(商品名: 諾適得,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S20140003),B組注射0.1 mL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30012),拔針后行抗感染處理。2組患者每月治療1次,均連續治療3個月。
2組患者在治療后1、3個月復查。① 采用早期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研究(ETDRS)視力表評估患者的裸眼視力水平,以所測得的字母數作為計量資料。② 采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定量測量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③ 采用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觀察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滲漏情況。滲透消失: 新生血管不滲漏;滲漏減少: 滲漏面積減少超過50%以上;滲漏持續: 滲漏面積減少低于50%;滲漏增加: 滲漏面積擴大;復發: 患者滲漏處消失后又重新滲漏。CNV滲漏總改善率=(消失+減少)/總例數×100%。④ 觀察2組患者眼部并發癥。

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2組視力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1個月,B組視力水平改善程度顯著優于A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視力水平比較
與A組比較,*P<0.05。
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2組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月,2組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2組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比較 μm
與A組比較,*P<0.05。
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屬于有創檢查,不適宜頻繁檢查,故注射后1個月無CNV滲漏情況數據。治療3個月后,2組CNV滲漏總改善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CNV滲漏改善情況比較[n(%)]
2組均出現輕微不良反應,A組不良反應3例,包括高眼壓2例,結膜出血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B組不良反應2例,包括高眼壓1例,結膜出血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經對癥處理后均緩解,未對本研究產生影響。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5]顯示,AMD已成為高齡人群中僅次于糖尿病的第2位致盲病,而中國的AMD老年患者數超過400萬,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AMD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老化、環境影響、遺傳因素、后極部視網膜慢性光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營養缺陷等相關,其中衰老和退變是引發AMD的重要因素[7]。濕性AMD主要為玻璃膜損傷,引起CNV滲漏,導致黃斑區視網膜或色素上皮有漿液或出血,最終形成機化疤痕[8]。VEGF是濕性AMD中CNV滲漏的重要調節因子之一,因此目前主要采用抗VEGF藥物來進行治療。
雷珠單抗在2006年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濕性AMD,是第2代的重組鼠抗VEGF單克隆抗體,可同時作用于多個VEGF亞型及其降解產物,抑制新生血管生成[9]。康柏西普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種全人源化氨基酸序列重組融合蛋白,與VEGF親和力高,可有效抑制受VEGF所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生長、遷移和血管新生等[10]。本研究分別采用雷珠單抗(A組)和康柏西普(B組)治療濕性AMD。治療1個月后,B組視力顯著優于A組(P<0.05);A組治療1個月后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為(368.79±40.42) μm,B組為(350.02±40.23) μm,B組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改善情況顯著優于A組(P<0.05);治療3個月后,2組視力和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康柏西普治療濕性AMD的前期療效好,但是后期療效和雷珠單抗基本相當,與文獻報道[11]相吻合。其原因可能為康柏西普是一種融合蛋白,而雷珠單抗作為單克隆抗體結合的受體較為單一。
牛靜宜等[12]指出,康柏西普和雷珠單抗都可以結合VEGF-A受體,而康柏西普還可以結合VEGF-B、VEGF-C等受體。本研究中,2組CNV滲漏治療改善率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康柏西普和雷珠單抗的治療效果基本一致。有研究[13-14]指出,康柏西普因其結構特殊,半衰期相對于雷珠單抗較長,因而在眼內作用更為穩定,藥效時間較長。關于藥物安全性分析,2組均有輕微不良反應,經對癥處理后均緩解,A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B組為5.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康柏西普和雷珠單抗治療的安全性相當。葉瑞珍等[15]提出,康柏西普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而雷珠單抗為進口藥物,價格接近康柏西普的2倍,在兩種藥物治療等效性和安全性一致的情況下,康柏西普對于國內患者的性價比更高。
綜上所述,康柏西普治療濕性AMD的前期效果優于雷珠單抗,對視力和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改善較好。隨著治療周期的延長,兩種藥物后期療效相同,且安全性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