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康,潘維誠,劉 樾,史 強,成 赟,危敬逾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213000)
燒傷換藥時可直接刺激燒傷創面的神經末梢,引起難以耐受的劇烈疼痛[1]。選擇適宜的鎮痛方法對于燒傷患者的診治十分重要。近年來,地佐辛已廣泛用于麻醉及術后鎮痛,但將其用于燒傷換藥鎮痛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地佐辛在重度燒傷患者換藥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2月—2018年2月住院的重度燒傷患者60例,年齡19~62歲,燒傷原因包括熱力燒傷、化學燒傷以及電燒傷,燒傷總面積31%~50%,創面分布在全身多處。納入標準: 成人重度燒傷,燒傷總面積31%~50%,或Ⅲ度燒傷面積10%~20%。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排除地佐辛過敏等應用禁忌;存在意識障礙、智力障礙,自身無法有效評價疼痛程度者;有明顯的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缺氧等癥狀;有支氣管哮喘史者;對麻醉藥品有生理依賴性的患者;有明顯的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顱腦損傷患者、顱內高壓患者;孕婦或產婦。隨機分為靜脈推注地佐辛組(靜推組)和靜脈微量注射泵泵入地佐辛組(微量泵組),每組3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靜推組: 在燒傷換藥開始前15 min靜脈推注地佐辛(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80329) 5 mg,生理鹽水10 mL+地佐辛5 mg靜脈推注,3 min靜脈推注結束。微量泵組: 燒傷換藥開始前15 min持續靜脈泵入地佐辛(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80329) 5 mg,生理鹽水49 mL+地佐辛5 mg,持續微量注射泵(浙江大學醫學儀器有限公司)靜脈泵入,以速度50 mL/h泵入,持續1 h。治療過程中監測心率(HR)、呼吸頻率(RR)、平均動脈壓(MAP)、脈搏氧飽和度(SpO2)。換藥間隔時間48 h,以保證既能及時有效控制感染,又能盡可能減少對創面周圍正常皮膚的影響[2]。
觀察燒傷患者換藥前15 min、換藥開始后15 min、換藥開始后45 min以及換藥結束后15 min的疼痛情況、生命體征及不良反應。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換藥前15 min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微量泵組在換藥開始后15 min、換藥開始后45 min、換藥結束后15 min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靜推組(P<0.05),見表1。換藥開始前15 min,2組均未使用地佐辛;換藥開始后15、45 min,靜推組地佐辛已使用完,微量泵組地佐辛仍在持續靜脈泵入中;換藥結束后15 min,2組地佐辛均已使用完。2組患者在換藥前、換藥中、換藥后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見表2。2組患者均未發生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嗜睡、皮膚瘙癢、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表1 2組患者不同時點VAS評分比較 分
與靜推組比較,*P<0.05。

表2 2組患者不同時點HR、RR、MAP、SpO2變化比較
對重度燒傷患者而言,換藥次數多、單次換藥持續時間長、劇痛等不但會加深患者的恐懼感,還會影響創面愈合,甚至誘發燒傷后精神癥狀[3-4]。藥物鎮痛是目前治療燒傷疼痛的常用治療手段。地佐辛是苯嗎啡烷類衍生物,屬于強阿片類鎮痛藥,安全劑量范圍大,在中國被列為第2類精神藥品。地佐辛是一種新型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5],地佐辛是κ受體激動劑,可產生較強的鎮痛作用和輕度鎮靜作用;同時,其也是μ受體部分拮抗劑,不產生典型的μ受體依賴,故地佐辛的成癮性小,鎮痛效果好。本研究微量泵組在換藥開始后15 min、換藥開始后45 min、換藥結束后15 min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靜推組(P<0.05),可能與地佐辛的給藥方式不同有關。持續靜脈泵入地佐辛的給藥速度恒定,可有效改善患者換藥時的操作疼痛。
地佐辛一般不引起呼吸抑制,其導致機體耐受性和依賴性也遠遠低于強阿片類藥物,但也可能產生惡心嘔吐、瘙癢、出汗等不良反應,通常僅是輕度的,無需特殊處理[6]。本研究2組患者均未發生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嗜睡、皮膚瘙癢、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超前鎮痛是在痛覺信號傳入前采取鎮痛措施以阻止外界傷害性刺激傳入、降低疼痛閾值、抑制疼痛感受的鎮痛方式[7-8]。超前鎮痛是近年來興起的鎮痛理念,已被應用于外科手術的鎮痛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9-10]。因此,燒傷換藥前即開始使用鎮痛藥地佐辛,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超前鎮痛作用,能改善患者焦慮情況,使患者保持積極心態,消除患者對于換藥的恐懼,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