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真實與表面
有陣子為了職場的人際關系,讓我覺得很苦惱,畢竟自己不擅交際,任職的單位又跟其他單位的同事沒什么交集,所以很怕被孤立,也很怕需要幫助的時候找不到人,或是直接被拒絕。但另一位同事與我不同,即使跟我相同的處境,他還是勇于踏出去跟大家交際。看得出來他很用心,即使他比我晚來單位,卻比我還熟。
但事實上,即使跟大家熟稔,也不見得能獲得實質的幫助,畢竟每個人有不同的業務要負責,而且自己的事本來就該自己解決,不能每一次都靠交情去找人幫忙,增加別人的業務量。久而久之,那段關系也會變質。就像后來那位同事被大家議論,就是只會靠一張嘴,真的要做事卻不太行。
這就是職場上的表面與真實。人都會作表面文章,就算是面對自己的親朋好友也有可能發生,但表面偶爾建立在尊重,或是區隔之上,至少還能維系彼此間的關系。但真實的層面,大概是像人家說的“上班當同事,下班不認識”這句話,其實,職場關系維持這樣比較好,至少公私分明,不會以公害私,或是因私誤公。
大多時間,我們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真實的那一面,但真實的那一面也未必一定要知道,畢竟事實經常是殘酷的,去打破砂鍋問到底,最后只是傷了自己。所以,在公私領域作好區隔,然后去分辨出職場的表面與真實,在職場中才可以游刃有余,更有沖勁。
人在做,老板在看
有句話說:“人在做,天在看。”應用到職場,我們的天就是老板。我們以為依照公司的科層體制來說,自己所作所為絕對不會入老板的眼,我的一位同事就經常抱怨老板,認為老板不會用人,只會任用親信,并且對于公司的事默不關心,我想這種說法大概也是緣于某些人的影響。只是,你有沒有做事,答案在自己,第一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第二自己所做的事情要呈報或是報告,讓老板知曉并爭取得到支持,才能順利完成活動。
最重要的是要在活動舉辦前請示老板,如他有時間,就會一起參與。至于要不要呈報主管,答案是一定要,而且要在請示老板之前。無論老板會不會在意,有沒有要請他幫忙,都要給他一份流程表,以了解當日表演流程。而我們最終要體認到老板才是我們的天,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知道誰在做事,誰沒做事。
所以,我常對同事說,人在做,老板在看,不要去計較誰做的多誰做的少,一切還是要回歸到自己本身,你的努力,其實老板都看在眼里,一切都值得。
辦活動,重權責區分
舉辦好活動,一個重要的做法是區分好活動的權責。許多人會說,活動很簡單,就直接統包給廠商就好,雖然便宜行事省去了很多繁復工作,但實際呈現出來的成果,并不見得是主任或我們自己想要的內容,而我們即使不用全盤作業,也要試著去劃分權責。
因為廠商可能解決了硬件與軟件方面的需求,但公司工作人員的調度與連系,還有現場指揮,還是要有一定的權責區分。當然,最重要的靈魂還是指揮官,就是活動的最高指導者,其次是承辦活動的人,畢竟作決定的還是指揮官,只有靠他的經驗,以及臨場反應,才能使活動順利進行,那些事情不是光用嘴說說就行的。更重要的,要靠他將工作人員的權責區分開來,每個人都有不同負責的區塊,也要彼此相互配合,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當然,工作的過程難免有一些需要溝通的地方,那也需要有指揮者來協助溝通,而面對一些突發狀況,也只能靠他的經驗與臨場反應來解決,所以,身為一個指揮官,責任重大,關系著活動成敗。
工作的成敗,非一人能概括承受
剛辦完一場活動,工作成員來自不同的單位,在活動前,每個人的分工都很明確,并且有現場調度的指揮官與協助人員,而該場活動也順利地完成。過程中難免有些瑕疵,那都是突發狀況與臨場反應所導致的,但一位同事卻很自責,覺得在他的環節做得不好,因此讓這場活動不完美,一直向大家道歉并感到內疚。
我們事后舉辦了慶功宴,邀請所有工作人員出席,但那位同事卻借故不出席,后來通過我從中斡旋,他才勉強出席。席間,我們除了想感謝大家這些日子的辛苦付出,也想借這個機會跟那位同事講清楚、說明白。整體來說,活動是成功的,即使有一些不足或缺點,也非一人的原因,那都是整個團隊必須承受的事情。
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榮辱與共,本來就該彼此幫忙,不分你我。至于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那就不是完全可以掌控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心,但也不用擴大到去負全部責任,那也是沒必要的事情。唯一能做的,是事后反思哪些東西可以改善,下次再參與的時候就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