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山
金融危機后,中國造船業在低迷的市場中臥薪嘗膽,不斷向中高端攀升。2017年,中國造船業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新接訂單量全球三大指標份額居世界之首。中國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研制成功,如全球首艘3.88萬噸智能船舶、全球最先進6000噸拋石船、8.4萬立方米超大型氣體運輸船、飽和潛水支持船等一批高端船型和海工裝備成功交付。而廣東造船業在領先技術研發上也是成果累累,亮點多多,主要有:無人船開發制造蓄勢待發,大有領先之勢; LNG船、雙燃料船舶、客滾船、集裝箱船的研發走在全國前列;純電池動力船已交付;氫燃料電動船、輕烴復合燃料技術研究大步前進。此外,在船舶柴油機廢氣排放控制方面,除硫、除氮技術開始應用。總之,廣東造船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加大力度鉆研核心技術,在掌握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部分技術處于了領先地位。
但是,廣東造船業仍存在技術儲備和核心技術不足的問題,突破造船核心技術迫在眉睫。船舶行業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船舶設計、船舶建造和船舶材料、設備和船舶制造裝備、服務等方面,雖然廣東造船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甚至領先,但高技術船舶研發設計基本上是依靠國外設計公司或省外的大型設計公司,船舶核心設備的研發更是廣東省的短板,技術儲備及核心技術嚴重不足。
造船核心技術的特點和現狀決定了廣東造船業的未來技術之路必定是任重而道遠:首先,核心技術不可復制,是企業基于對產業、細分市場和用戶的深刻洞察,以及環境長期孕育形成的,有獨特的市場價值,能夠解決持續接單的市場問題。比如廣船國際在成品油輪,文沖船廠在支線集裝箱船、挖泥船等細分市場長期摸爬滾打,形成了一定的建造核心優勢,得到了市場認可,但是船市低迷時,其它船企從設計院所也很容易獲得類似的船型設計圖紙,從而形成了低價惡性競爭局面。因此,廣東優勢船企應把有關建造技術認真集成,形成別人不可復制的核心技術,并不斷發展,才會不被超越,確保領先而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其次,核心技術開發投入大、周期長、代價高。造船是一種大投入大產出的行業,沒有產品為依托或相關支持,一般不愿投入較多資源。如果一個船企一味追求規模、產值、利潤,不重視核心技術開發,沒有核心技術,嚴重說會出現類似“中興遭禁售”的現象,輕一點就是大量采購國外設備在調試過程中,本地工程師不會調或沒有權限調,一定要臨時請國外工程師來,勢必嚴重影響試驗試航的進度。包括廣東在內的國內船企普遍存在研發經費不足,如何準確使用有限的技術研發資金已成為了船企重要問題。為此,廣東船企在技術規劃上首先要制訂有效支撐公司細分市場的產品規劃。又因為核心技術開發周期長,所以要有長期規劃及短期計劃,切實做到使用一個,試驗一個,研究一個。國外大船企往往會依托雄厚的人力、財力、研發能力等來貯備幾個檔次的新技術,只推出比其它公司先進半步的技術,以保持技術領先和對核心技術的壟斷地位,而對于尚未利用的技術或一時很難轉化為商品的技術,則讓技術保持原有的狀態加以儲存,絕不拿出來推廣或出售。目前,很多新理念、新規則、新船型、新產品,大多由歐洲人最先提出來。這些很值得我們廣東造船業借鑒,而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我們船企更應該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
再次,核心技術開發和形成需要一支穩定隊伍、一種激勵機制、一種超前理念和一個科學流程。它是一個科研體系一個技術體系,包括工藝、設備、配件、原材料、實驗室技術、基礎理論、中試、工藝樣機生產評審、市場調研等。目前,廣東省特別是廣州市的環境因數有較大變化,住房、工資增長較快,船舶行業較其它行業相對復蘇得慢,現有的船企難以留住工程技術人員,缺乏穩定的創新隊伍,如何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機制,在企業形成一種尊重、引導、激勵技術開發的氛圍,穩定技術人員隊伍并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技術創新持續進行,這是廣東船企需要認真思考和迫切解決的問題。
最后,核心技術非常隱性。一個新產品是由不同的技術組成,除一部分新技術外,還包含大量原有技術,船舶通常一個新產品的開發最多包含10%~30%的創新,而剩下的70%都有現成的技術模塊可借鑒。船企應該把原有技術分門別類管理好,有了新產品,就按計劃把原有技術快速地找出來,拼裝起來,加上新開發的技術,像搭積木一樣快速、低風險地完成新產品開發。目前看來,廣東船企的知識管理大多未能達到這樣效果,體現在技術分散于不同開發人員腦中,不能有效整理出來,難以達到快速拼裝的效果。在啟動一個新產品的開發時,開發人員也可能會想到借鑒原有技術模塊,但因為沒有統一匯總,使得部分開發人員因為嫌查找、引用麻煩,干脆自己重新開發。
因此,對于哪些是核心技術,船企必須達成共識,積極有效挖掘管理好這些核心技術。實施核心技術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編寫核心技術一覽表,然后組織各部門、各專業來界定核心技術,形成有用的知識產權。
近年,我國船舶工業雖然取得了很大發展,但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核心技術開發不足的局面,這在廣東造船業也同樣體現。隨著全球船舶行業發展新格局日益明朗化,造船核心技術的掌握也越來越顯得重要。只有真正突破了核心技術的開發短板,廣東造船業才會迎來又一個跨越發展。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酣,廣東創新氛圍濃厚,廣東造船正好借助這種有利形勢積極推進創新驅動,以兩化融合、智能造船、自動化裝備、綠色制造等為突破,努力開發和擁有更多造船核心技術,率先為全國同行闖出一條廣東特色造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