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取決于 “輻射”和 “很大”的含義是什么。
【輻射】 從詞義看,輻射就是某種事物向四周發射。因此有熱輻射、電磁波輻射、核輻射、光輻射等。從防護角度看,通常把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大類。國際上有兩個與輻射相關的防護委員會,一個是成立于1928年的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 (ICRP),一個是成立于1977年的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 (ICNIRP)。前者命名時還沒有電離和非電離的區分,彼時學界認為非電離輻射不需要防護。后者命名時,為了二者突出區別,加了 “非電離”。
電離輻射指攜帶足以使物質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成為自由態,從而使這些原子或分子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包括宇宙射線、X射線、來自放射性物質的α、β、γ、中子和來自加速器的質子、電子等輻射。非電離輻射指除了電離輻射以外的還需防護的輻射,例如電磁輻射 (電磁波向四周輻射)。本質上講,γ輻射也是一種高頻電磁波,但從防護角度看,γ輻射屬于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包括紫外線、無線電波和微波等。
【很大】 大不大,要看和誰比,比什么。和誰比:電吹風和手機比?和電視機比?和微波爐比?和X光拍片比?比什么:比功率?比范圍?比傷害?還是其他指標?
【是真是假】 “電吹風的輻射真的很大嗎?”這個問題本身是有歧義的。就 “輻射”來說,電吹風的熱輻射確實很大,低頻電磁輻射和手機相比也是大的,但若是和拍X光的電離輻射相比,寥寥無幾。因此,每天使用對健康幾乎無影響。
之所以會引起諸多歧義,與漢語詞匯的博大精深有關,“輻射”本身的內涵太過豐富。市場上所謂的 “防輻射服”“無輻射電吹風”等產品,其 “輻射”大多指 “非電離輻射”,對于電離輻射是無效的,僅能防電磁波、紫外線。核電廠工作人員穿的 “防輻射服”只能隔離放射性物質接觸皮膚,并不能阻擋核輻射穿過人體。“無輻射電吹風”是 “無高頻電磁輻射電吹風”的縮寫,商家喜歡搞一些模棱兩可的概念,吸引一些有安全顧慮的客戶,消費者要用科學知識擦亮眼睛。
【結論】 從防護角度看,輻射分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區分清楚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來源:微信公眾平臺 “核能科普ABC”
供稿人:俞冀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