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醫師 王知非

張先生有“哮喘”,治療了很多年。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引起他哮喘的病因,竟然是消化道疾病。
張先生身體一直不錯,但從三四年前開始,他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咳嗽,而且越來越嚴重,不時咳出黃痰。張先生到當地醫院一查,被診斷為咽炎。雖然用了消炎藥,炎癥控制了,但咳喘癥仍然止不住。也有醫生說他是過敏性哮喘,給他開了些治哮喘的藥,但效果仍不明顯。幾年來,張先生跑了不少醫院,但均無濟于事。
我們接診張先生后,為他做了食管24小時pH監測,結果明確地診斷為胃食管反流。上周,張先生接受了微創手術,沒想到術后第二天,張先生的咳嗽就止住了。張先生很納悶,胃食管反流是消化系統疾病,而哮喘則是呼吸系統疾病,兩者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根據國外的研究,哮喘患者中有50%~80%病因與胃食管反流病相關,其中有10%左右是胃食管反流病直接導致的,也就是說這部分患者所謂的“哮喘”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哮喘,而是胃食管反流的一種臨床表現。另外,一些患者可能恰好是過敏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兩種病同時存在,胃食管反流只是其中的一個加重或激發因素,反流的酸水刺激氣管會使哮喘變得嚴重。上述情況可稱為反流性哮喘。
氣管和食管是相通的。正常情況下,由于氣管存在保護機制,吃進去的食物一般不會進入氣管。但是在疾病狀態下,像張先生的胃食管反流病,胃里的胃酸和食物就可通過食管反流至咽喉并進入氣管,甚至肺部。由于氣管黏膜對這種酸性反流物毫無抵御能力,一旦接觸會立即引起氣管平滑肌的強烈痙攣和分泌物大量形成,導致嚴重的咳嗽、呼吸困難或哮喘發作,嚴重者由于喉痙攣甚至喪命。
一般來說,普通哮喘往往有致敏原,如花粉、塵螨等,且病情會隨季節或環境的變化加重或減輕,發病主要是支氣管痙攣所致,以呼氣性呼吸困難為主,肺部可聞及哮鳴音。而反流性哮喘則往往找不到明顯的致敏原,長年發病,沒有季節分布,多在夜間發作,主要以喉部和大氣管痙攣為主,表現為吸氣性呼吸困難,可聞喉鳴,肺部哮鳴音多不明顯。因此,哮喘患者如果伴有明顯的反酸、胃灼熱、噯氣等消化道癥狀,那么哮喘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可能性極大。當然,胃食管反流導致的哮喘和咳嗽常有一些蛛絲馬跡,比如偶爾出現的夜間酸水反流至口鼻腔,并引起刺激性嗆咳,這是反流液進入氣管的直接證據。這種證據一年中就算只找到一兩次,也能說明問題,需要患者及家屬高度重視。
由于反流性哮喘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只要充分控制胃食管反流,就能減輕哮喘癥狀;本身就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應注意調節飲食,少量多餐,餐后切忌立即臥床,至少2小時后才可取臥位;避免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