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文靜
在多元化的自媒體時代,介入社會事件、公共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傳統媒體所具有的探求事實真相、關注公共事務、秉持人文情懷的職業操守,同樣也應成為每一個自媒體的金科玉律。特別是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自媒體大V來說,不論如何關注和表達,都應該有對逝者和生命本身的真正尊重,不能只是從小我的利益出發,將媒體理應具有的理性和建設性拋擲一邊,忽視自己的“發聲”在社會中的反應法則和折射效應,甚至用販賣“社會悲劇”來制造和助推新的“悲劇”。
當然,網絡平臺的失明失聰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紙致歉聲明再真誠也無法阻止已經發生的“罪惡”。特別是與其等到聲討四起才急忙滅火,不如努力去探究網絡媒體總能夠傳播血雨腥風的起因,盡力去改變“大眾麥克風”時代的魚龍混雜,遏制低俗,呼喚良知。只有如此才能“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而對每一個貢獻了“點擊量”的閱讀者來說,在表達憤怒,宣泄情緒的同時,更應重拾理性,保持清醒和警惕。斯人已逝,如何齊心合力從根本上平息事件,給死者家人和朋友一點空間和關愛,不再消費死者留下的這一星半點的價值,這才是我們面對此類事件應有的態度和取向。
【小編說】
對一個媒體來說,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為了自身利益不惜把價值底線踐踏在腳底。這不是站在道德至高點上的批判,而是身為媒體起碼的責任和底線。而對于我們這些“看客”來說,不容忍媒體的無底線,不隨波逐流,才是最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