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傲多 梁士斌
適合話題:
川航事件;
臨危不懼;
心理素質;
責任
川航風擋玻璃破裂,中國英雄機長的故事刷遍了整個朋友圈。可能出現在電影中的情節,在現實中真實上演了。
在3萬英尺的高空飛行,風擋玻璃破裂,機組面臨怎樣的極限挑戰?駕駛艙壓力突然釋放,人耳的鼓膜幾乎不可能承受;每秒250米的直面風,足以刮翻控制臺的風力,直接作用在兩個機長的身上,痛苦可想而知。不僅如此,駕駛艙內當時的溫度是零下40攝氏度,在這樣的溫度下還要執行高難度的操作,普通人根本撐不住。
事發原因即事件的焦點——飛機的風擋玻璃是如何破裂的,引起了大眾的關切和關心。該飛機2011年出廠,已經飛行了7年,據川航介紹,脫落的右側風擋玻璃為該機原裝件,投入運營至事發前,未對其進行過任何維修和更換工作。
如何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呢?盈科全國航空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成都中心主任肖登國說,航空公司作為第一責任人,在購買或者租賃飛機時,產品要通過國際和國內的標準認證;其次,飛行員技術要達標,要有相關的資質認證和高度的責任心;另外,為了保障乘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飛行員要定期培訓,機場和航空公司要積極配合,將安全把控好。
每個行業都要把責任心放在首位,兢兢業業,盡心盡責,敬業且專業,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