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漢文
猶記得高二的那段歲月。文理分班前后,我因為生病,一下子耽誤了兩個星期的課程。返校之后,一切都變得不再熟悉。基礎原本就一般的語文英語更是疲弱不堪,化學的氧化還原配平和生物的光合呼吸同樣讓我感到無所適從。此外,除了學習上缺課的困難,我那沒好利索的身體更是雪上加霜,有時,我甚至連專注地上課都無法保證。
持續(xù)的低迷,連續(xù)的退步,一次次刷新歷史最差成績,在做出調整后仍無濟于事……
那段日子,天空是昏暗的。我無數(shù)次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惶恐著、憂慮著,面對著看不到光明的未來,我不知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會結束,但我只能一天天咬牙堅持。因為我知道,雖然咬牙走下去不一定能獲得勝利,但如果我選擇放棄,只能讓我被落得更遠。
我忍耐,盡管身體不適也從未放棄過內心的信念;我適應,選擇性地將班務和學習岔開勞逸結合;我堅持,將黑夜的絕望埋在心里化作陽光的力量。
終于,在那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當身上一切的不適都消逝,那注定要開啟我的新篇章。
18歲的天空,需要奮斗的激情,需要不計一切的付出,需要最純粹的熱愛。
高二初始的三個月曾讓我動搖,讓我懷疑自己。但迷茫中的我卻徹底拋開了成績的包袱,放下了成績的負擔,專心投入到對學習的鉆研中去。那段時間,沒有對分數(shù)的計較,只有戰(zhàn)勝一道道解析幾何大題后的喜悅。
穿梭于教學樓間,耳畔回響的是高三學子的錚錚誓言。
奔跑在星空下,腦海中浮現(xiàn)的只有希望。
我沉迷于那樣的夜晚,那個晚上自習后依然在空無一人的教室中演算最后一道解析幾何題,即使離開教室后也戀戀不舍的夜晚。
我喜歡那樣的專注,那個把晚自習連成一節(jié)課給自己做數(shù)學測試,在喧鬧的課間心無旁騖即使收到意外的驚喜也仍心如止水的專注。
我豪賭一個假期,在四天的國慶節(jié)里把用手機總時間壓縮在兩個小時以內,將聊天列表刪得只剩一人,在我成績疲軟的生物上怒刷三本輔導書。
不計一切的付出,終于換來了應有的收獲。
學習的模式,不過如此,高速高效的運轉才能出成果。
高一高二高三,三年成績起伏,無非都是盛極必衰定律的驗證。
作為一個生性遇弱則弱的人,個性上的隨意可以說是大大加重了我成績的不穩(wěn)定性。高一時競爭壓力的缺失,使我終日混跡于年級三四十卻難以有所突破。高二的大起大落,無非是在高壓下得到解脫后的徹底放縱招致的苦果。高三開學謹小慎微,卻在半年的遙遙領先后喪失了最初的斗志……
人生真正的對手,非苦難,非強敵,而是我們每個人自己。我們應該在逆境中不放棄,在得意時不忘形。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認,又能不斷提升,破冰向前。如何戰(zhàn)勝自己,征服心魔,實為我們人生的必修課。而也只有那些真正突破自己的人,才是人生的真正贏家。
猶記得當初滿懷期待踏入衡水中學的大門,心中滿是憧憬和對這里的神往。高中三載,收獲的不僅有那一張“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更有那融到骨子里的追求卓越的拼勁兒。三年經歷,是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