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凱

燕窩的標志性成分,又被稱為燕窩精華的,是一種叫做燕窩酸的東西,它也是評判燕窩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
一看這名字,你會覺得它是燕窩獨一無二的成分,其實它還有個名字叫唾液酸。如果你吃燕窩是為了補唾液酸,可能很不劃算,因為純的唾液酸至少比它便宜10倍呢。唾液酸是含有9個碳原子的糖的衍生物,最早是在研究牛的唾液黏蛋白的時候發現并得名。目前已知的唾液酸大約50多種,其中人體含有的是N-乙酰神經氨酸,也就是賣燕窩的人口中所說的燕窩酸、唾液酸。
在動物實驗中,唾液酸具有一定的抗炎、調節免疫等作用。不過實驗劑量遠遠大于吃燕窩的量,因此這些功能在人身上能否復制出來,至今也沒有確鑿的證據。此外,惡性腫瘤病人血清中唾液酸的含量也比較高,而且唾液酸還和腫瘤轉移有關,因此不要把它神話了。
干燕窩的唾液酸含量大約在10%上下,按照通常的吃法,一天只吃3~5克,即唾液酸大約在300~500毫克。不過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少量唾液酸,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唾液酸的含量較高,大約為每升1400~2100毫克。日本的研究數據表明,一枚烏雞蛋就含有唾液酸200毫克以上,一天吃兩個堪比燕窩,價格還便宜得多。此外,一枚普通雞蛋含有10~20毫克唾液酸,牛奶中的唾液酸含量大約在每升50毫克左右,畜禽肉也普遍含有少量唾液酸。
其實,我們體內也有不少的唾液酸,比如成年人每天分泌的唾液中有40~60毫克唾液酸。
這么算來,吃一小碗燕窩相當于喝了一大桶口水哈。另外,正常人血清中唾液酸的含量大約在45~75毫克/100毫升,粗略計算全身血液中大約有1800~3000毫克。如果把附著在人體細胞上的唾液酸都算上,估計燕窩提供的量就不足掛齒了。
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即表皮生長因子,顧名思義可以刺激表皮生長。這個東西是很多商家宣傳的燕窩“養顏美容”的物質基礎!不過EGF在你體內并不少,而且應該比燕窩中的量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EGF是多肽,無論你生吃還是煮燉,它到了胃腸里就會被切成氨基酸碎片,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另外,EGF對溫度比較挑剔,即使是放在室溫下都會失活,所以你就算拿燕窩洗臉都沒用啊。
CSF(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即集落刺激因子,主要是幫助造血干細胞分化增殖,它會讓你氣血紅潤嗎?并不會。因為它也是一種蛋白質,所以和EGF同樣道理,無法通過飲食給你帶來任何生理功能。
盡管干燕窩的蛋白含量高達50%左右,但考慮到每天只吃3~5克,其寥寥可數的蛋白質并沒有多少“滋補”的價值。更何況它還是缺乏羥脯氨酸的不完全蛋白,營養價值跟雞蛋真沒法比,和牛奶、瘦肉比也差了一大截。諸如糖類、游離氨基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只能說是平平無奇。有些人迷信血燕,說是燕子吐的血,覺得可以補血。實際上那個顏色來自燕子筑巢的巖壁中礦物質的侵蝕,主要就是鐵。不過,這個鐵跟鐵銹一個性質,屬于補鐵效果最差的三價無機鐵,還不如吃點瘦肉來得實在呢!
如果你總覺得燕窩里說不定有啥神奇的成分還沒檢測出來,或者認為現代科學還不足以揭示燕窩的功效,那我也沒啥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