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鳳(上海浦濱兒童醫院教授) 覃靜
囟門對于小寶寶而言意義很大,因為通過它,能知道寶寶健康與否。如果囟門會說話,它會告訴我們很多寶寶身體的異常表現。

囟門指寶寶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有前囟門和后囟門之分。前囟門在頭頂部,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菱形間隙。后囟門靠近頭枕部,是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三角形間隙。我們平常所說的囟門指的是前囟門,它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會給我們傳達很多寶寶的健康信號。
寶寶囟門的表面是頭皮,下面是腦膜、大腦和腦脊液。寶寶囟門的凸出或凹陷與顱內壓有關,而顱內壓又與心臟搏動、血壓等相關。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囟門是平軟的,在囟門沒有閉合前,囟門可是反映寶寶疾病的窗口,醫生和媽媽們通過觀察囟門狀態,有助于及時發現寶寶是否患病,同時也有助于了解疾病狀態。
正常情況下,沒有閉合的囟門外觀平坦或稍微下陷,常可看到隨寶寶的脈搏而搏動。當寶寶站著或坐著時,前囟門是略微凹陷的,當寶寶平躺時,前囟門會較站立時稍鼓出,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當寶寶哭鬧、咳嗽、用力排便時,由于寶寶全身出力,顱內壓力增加,因此導致前囟門鼓脹。當寶寶哭鬧、咳嗽、排便停止后,前囟門就會恢復平坦。
另外,寶寶發燒時會出現心跳加快及全身血流增加的表現,導致顱內壓力增加,此時,前囟門同樣會出現鼓脹狀態,寶寶燒退后囟門就會恢復平坦。
寶寶的后囟門一般在出生后1~3個月內閉合,因此,通常媽媽們關心的囟門什么時候完全閉合,指的是前囟門。寶寶出生時,前囟大小為(1~2)厘米×(1~2)厘米。(前囟門大小的測定方法:以菱形對邊中點的連線長度相乘表示其大小。)寶寶出生后數月,前囟門會隨頭圍的增大而變大,變為(2~2.5)厘米×(2~2.5)厘米,6個月以后,前囟門逐漸骨化、變小。
通常,寶寶的前囟門完全閉合時間為1歲半左右,絕大多數寶寶在2歲時就會完全閉合了。
當寶寶的囟門表現為囟門膨隆、囟門凹陷、囟門早閉、囟門擴大、囟門晚閉、囟門早閉、囟門過小等時,就提示寶寶的健康出了問題。
正常情況下,寶寶前囟門是平坦的,當前囟門出現緊張、囟門飽滿、明顯隆起或搏動增強時,提示寶寶顱內體積增加,出現了顱內壓增高表現,很多種疾病均可導致這一結果:如寶寶顱內感染(如腦膜炎、腦炎)、腦積水、維生素A中毒、腦出血、硬腦膜下血腫、腦水腫、腦腫瘤等。
● 顱內感染(如腦膜炎、腦炎):當寶寶有發熱、嘔吐或驚厥等表現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前囟門是否有膨隆的表現,可用手輕摸寶寶的前囟門是否有緊繃繃的感覺,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 腦積水:腦積水的寶寶哭鬧時,也可見前囟膨隆,此外,還會伴有前囟寬大和腦室增大等表現,嚴重的腦積水者還常伴有“落日眼”(即眼睛呈白眼珠多于黑色眼珠的現象)。此時要及時帶寶寶到小兒神經外科就醫。
● 維生素A中毒:如果誤將成人的魚肝油(含高劑量的維生素AD)給寶寶服用或給寶寶服用了多種小兒魚肝油,導致維生素 A中毒后,寶寶也會出現前囟門隆起表現,同時,寶寶還會伴隨有煩躁不安、厭食等。停用不當維生素AD后,前囟門會逐漸平坦。所以,給寶寶服用魚肝油的時候,要嚴格控制用量,避免營養補充制劑成分重疊,影響寶寶健康。
囟門凹陷多見于脫水或重度營養不良的寶寶。
腹瀉容易導致寶寶脫水,若寶寶出現全身脫水表現,頭顱內的水分亦會相對減少,以致顱內壓力降低,囟門呈現凹陷狀態。生活中,如果媽媽發現腹瀉寶寶有囟門凹陷時,提示寶寶可能出現脫水,應立即給寶寶補液。

長期攝入不足導致營養不良的寶寶也會出現前囟凹陷現象,對于這類寶寶,媽媽要注意合理喂養,幫寶寶補充營養素,糾正營養不良后,寶寶前囟凹陷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當寶寶囟門過大,多見于佝僂病和腦積水。其中最常見的是佝僂病。
嬰幼兒時期,寶寶生長發育快速,而骨骼發育需要維生維D和鈣的支持,需要每天補充維生素D。如果給寶寶補充的維生素D量不足,寶寶就很容易患上佝僂病,表現為顱骨軟化癥(乒乓頭)、囟門過大、“方顱”、肋骨串珠、肋緣外翻、出牙延遲、囟門延遲閉合、雞胸、O形腿或X形腿等。可見,對于這類寶寶,除了囟門過大外,還會發現其他異常。一旦寶寶確診患了佝僂病,要遵醫囑對癥治療。
寶寶囟門關閉延遲,多見于患有佝僂病、腦積水、呆小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寶寶。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寶寶生長緩慢,前囟閉合晚,前囟寬大,出牙也會延遲,可伴有智力低下,治療時需要合理補充甲狀腺素。現在我國新生兒出生后會進行常規的甲狀腺功能篩查,以最早防治甲狀腺功能低下問題,因此呆小病患兒寶寶已經很少了。
這種情況多見于腦發育不良、小頭畸形的寶寶(頭圍明顯小于正常)。一般寶寶出生時頭圍為32~34厘米,6個月時約42厘米,1周歲時約46厘米,2周歲約48厘米。如果發現寶寶囟門關閉過早且頭圍過小,要警惕腦發育不良或小頭畸形,及早發現后才能及早地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