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芳(中日友好醫院兒科醫生,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高婷

到底該什么時候添加魚肉?是半歲,還是1歲,甚至還有人說3歲以后,否則容易過敏。河里、海里有那么多種魚,到底應該怎么選?什么魚給寶寶吃有營養又安全?都說吃魚聰明,如果孩子吃魚發生重金屬中毒,影響神經系統發育怎么辦?
從小,父母就經常告訴我們“多吃魚能變聰明”。從寶寶半歲開始添加輔食起,讓寶寶“吃魚”就成了爸爸媽媽心中一項神圣的任務。然而,到底應該給寶寶吃什么魚,讓新手爸媽撓頭;關于魚的一些負面信息,也讓大家對它望而卻步。
這次,我們就來一一分解和魚的那些“愛恨情仇”。
眾所周知,魚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它的蛋白質不是普通蛋白,而是優質蛋白。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說它“優質”呢?我們知道,蛋白質被人體消化后會分解為不同種類的小分子氨基酸,而后會根據一定的配比進行吸收。優質蛋白的配比很符合人體的“胃口”,吸收率高廢物少,相應地腎臟負擔就會小。近幾十年來,中國家長對于鈣的重視程度非常之高,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只要鈣吃得夠就能長大個。而實際上,長個子就像蓋樓房,如果把鈣比作“鋼筋”,那么“混凝土”就是蛋白質。魚肉的特點之一就是蛋白質的凈含量高,多數魚類的蛋白質含量高于雞蛋。這個特點對小胃口食量少的寶寶特別重要。同樣吃半碗的量,魚肉能給寶寶提供更多長身體的養料。因此,魚肉作為輔食種類里提供蛋白質的不二選擇,值得你擁有。
家長們對于魚肉的一大擔心是汞(水銀)中毒。這里的汞中毒指的是甲基汞中毒,它無論在人體內或是魚體內都很難代謝。遵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原則,通常體形越大的魚類,處于食物鏈越高的等級,體內富集甲基汞的含量就越多。如鯊魚、馬鮫魚、方頭魚等都屬于甲基汞含量超標的高危種類,因此不建議給寶寶食用。三文魚作為生活在冷水水域的魚類,體內的汞含量較低,同時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高,是作為輔食的良好選擇。

如何給寶寶選魚
√ 選擇刺少、大刺、白肉類、小體形、DHA含量高的魚。
√ 鱈魚、三文魚、鱸魚、桂魚、多寶魚、帶魚、黃花魚等是較好的選擇。
√ 盡可能選擇新鮮的魚。如果是冷凍海魚,不要選擇眼睛部位渾濁的魚肉。有一大部分過敏的寶寶是對不新鮮的魚肉中組胺這種成分過敏。新鮮的魚肉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 購買成品魚泥時,需關注營養標簽和配料表,尤其注意其中的蛋白質含量、鈉含量以及成分中是否含有寶寶過敏的食物種類:若蛋白質含量低于3g/100g,表示其中的蔬菜、水等含量較高,魚肉含量較少;若鈉含量高于40mg/100g,表示鈉含量略高;若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配料表成分中含有牛奶的魚泥就不能選擇。
對魚過敏的寶寶別著急
如果您的寶寶確實對魚類過敏,也別著急,我們有辦法用其他食物來代替魚的營養:
添加DHA的配方奶、雞蛋、干果粉、牛肉/豬肉/羊肉/雞肉,這4類食物相互搭配,同樣可以提供與魚肉相當的營養價值。

不同于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其他肉類,魚肉含有DHA這種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多不飽和脂肪酸。DHA的全稱是二十二碳六烯酸,也被人稱作“腦黃金”。它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對大腦和視神經發育有一定促進作用。
請注意,這里的“有一定促進作用”并沒有得到確切研究的證實。有研究顯示,飲食中富含高DHA的寶寶智商比DHA偏低的寶寶高出3。這個“3”的意義和價值到底有多少?不同家長則見仁見智。
魚肉中含有一定的過敏原,部分人群會對魚肉中的特定蛋白質過敏,但僅僅是很少一部分人。若父母或直系兄弟姐妹中有嚴重過敏體質,則寶寶對特定食物出現過敏的可能性會升高數倍。建議這類寶寶適當推遲添加魚肉的時間,1歲甚至2歲以后再考慮。
首先添加的魚肉種類應選擇“白肉”類魚,如鱈魚、鱸魚、桂魚、多寶魚等。這類魚肉中容易引起過敏的蛋白質較少,同時容易消化吸收,含刺較少,尤其是不含小刺,是給寶寶添加輔食的良好選擇。
近3年來,國內外的很多研究結果指出,添加蛋白類食物的早晚并不能明顯預防蛋白過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對某種蛋白過敏,那么什么時候添加都可能會過敏。而這部分人在總人群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若因此讓寶寶推遲蛋白類食物的攝入,實在是得不償失。因此,對于絕大部分寶寶來說,在6~7月齡起即可添加魚肉輔食。
做魚小貼士
● 可以在做的過程中使用檸檬汁去腥。
● 現做現吃,避免存放時間較長。
● 要煮熟煮透,再新鮮也不建議給寶寶吃生魚。
● 根據月齡進行不同的調整
6~7月齡的寶寶——打成魚泥蒸熟。
8~9月齡的寶寶——清蒸后選擇腹部嫩滑的魚肉。
10~11月齡的寶寶——制作成魚肉餅、魚肉餃子等手指食物。
1歲以后——可以嘗試煎炸蒸炒等更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