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北京崔玉濤育學園診所院長,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生病是孩子獲得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方式。
不生病不等于免疫力強,生病也不代表免疫力低下。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帶著寶寶來到診所,急得不得了,說寶寶生病了,很嚴重。當問她寶寶的情況時,她急得有些語無倫次,說寶寶一直在發燒,吃飯也不好,才吃半碗飯。還說寶寶一直挺健康的,不知道為什么突然發燒了……雖然她說了不少,但對于醫生來說,卻并沒有得到他們想得到的信息……
這位媽媽的表現并不少見,當遇到孩子生病時,家長平時的冷靜、沉著、掌握的護理常識全部清零,只剩下著急、焦慮、無措,生怕孩子出什么大問題,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更是如此。孩子從小到大不可能不生病,當孩子生病時,著急是人之常情,但著急之外,如何有效地和醫生溝通,幫助孩子盡快痊愈,才是最關鍵的。
對于孩子來說,生病是成長中必經的過程,沒有哪一個孩子能躲得過去。而且,孩子從來不生病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生病是孩子獲得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正是在與病原微生物相遇的過程中,孩子的免疫系統才會不斷壯大,直至成熟。從這一點上來說,生病對于孩子來說是有好處的。
孩子的免疫力有先天就有的,也有后天獲得的,后天獲得的免疫力就叫獲得性免疫。而生病就是獲得性免疫的主要來源之一。
獲得性免疫是通過外來刺激獲得的。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一個人能夠應聘到某個單位工作,必須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技能。那知識水平和技能是一生下來就會的嗎?顯然不是,是通過后天學習才獲得的。我們的免疫系統也一樣,要在逐漸學習中不斷成長、成熟。
是什么讓免疫系統在學習中逐漸成熟?就是生病。當孩子受到病原微生物侵犯后,體內才會產生相應的、對抗這種病原微生物的特殊抗體。接受過這種病原微生物的挑戰并戰勝它,以后再次受到這種病原微生物的侵犯時,這些抗體就可以聯合淋巴細胞、細胞因子等各種免疫成分將病原微生物殺死。也就是說,只有先得病,才會獲得主動免疫力。
通過生病獲得的免疫力是一種主動免疫,主動免疫是人體內最強、最持久的免疫力,這部分免疫力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甚至保持終生。
很多家長都問:“孩子生病是不是免疫功能低下?不生病是不是說明他的免疫力強?”其實,不生病不等于免疫力強,孩子生病也并不代表他的免疫功能低下。
自然界中充滿了細菌,孩子來到這世界,不是世界去適應孩子,而是孩子要去適應世界。沒有人能不生病,但孩子生病后,能夠很快痊愈,這就說明他的免疫力是強的。如果孩子反復生病,而且病程很長,或者用藥也很難控制病情,這才是免疫功能低下。

怎樣帶寶寶看病,可不是父母天生就會的。尤其是每次孩子一生病,全家亂成一鍋粥,看病時你一言我一語地讓醫生頭暈,還是學點帶孩子看病時與醫生的溝通之道吧,能夠高效地讓醫生了解情況,盡早對寶寶做出診斷。
孩子生病時,家庭關系也受到考驗
可能有的家長要問了:“孩子生病和家庭關系有什么關系?”關系很大!孩子得病以后,很多家庭幾乎都會出現家庭成員之間的不愉快交流:爸爸心疼孩子,埋怨媽媽沒照顧好;媽媽要帶著寶寶去看病,姥姥說在家吃點藥就行;燒到38℃爸爸要喂退燒藥,媽媽堅持要到38.5℃才喂藥……有時候到了診所家長還爭論不休,一定要讓醫生來判斷,誰對誰錯。
家長之所以發生爭執、埋怨,都是基于對疾病的擔心和害怕,其實大多數孩子得的都是常見病,并不嚴重,所以沒有必要那么緊張。換個角度看生病,把它當成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鍛煉孩子免疫系統的必要方式,我們就沒有那么焦慮了。
退一步說,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真的有分歧、有矛盾,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不鎮靜,給孩子造成的陰影,遠遠比疾病本身要嚴重得多。而家庭成員之間很融洽地去面對孩子生病的情況,孩子就會感到很輕松,身體也會恢復得快些。
醫生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很有限,需要在短時間內盡快了解孩子的病情,這樣更有利于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所以,家長帶孩子看病時,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簡練的語言準確地向醫生描述病情。
比如上面那位家長的描述就不夠準確:“一直在發燒,吃飯不好;一直挺健康的,突然發燒了。”這些描述在醫生看來是無效信息,對病情判斷沒有幫助。如果家長換個方式描述,同樣的內容,卻能讓醫生得到重要的信息:孩子發燒時的體溫,吃了退燒藥幾個小時又超過了38.5℃,食量是生病前的一半還是更少,這是孩子今年第幾次發燒。
總是、一直、好久、從來……這樣籠統的描述對于醫生來說很難做出判斷。最好精確地用數字描述,比如發燒,燒3天了,最高體溫是多少,幾個小時吃一次退燒藥,等等。
帶孩子看醫生時,要告訴醫生孩子在家的用藥情況,如果家長沒有說明吃藥的情況,醫生因為不知情,就會新開一種藥,新吃一種藥見效需要3天左右的時間,這樣就造成了病程的延長。之前遇到過這樣的情況,3個大人帶著孩子來看病,問孩子在家吃過什么藥,3個大人沒有一個能說清楚藥名,只說是上次開的感冒藥!這樣模糊的信息對于醫生來說是無用的。
要告訴醫生孩子的作息時間是否有明顯改變,因為吃喝拉撒睡代表著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同樣是發燒,一個孩子吃了退燒藥體溫能夠降下來,吃喝拉撒睡都和平時一樣。而另一個孩子卻無精打采,甚至整天睡覺,這說明第二個孩子的病情遠遠重于第一個孩子,即使他的體溫比第一個孩子的低。
醫生開藥時一定要仔細聽,聽不明白就問,直到弄清楚才離開。因為回家后,孩子吃藥的事情全靠父母掌握,如果藥量少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藥量過多又可能造成中毒等副作用。另外,如果服用兩種以上的藥,時間要安排好,比如孩子患了急性腸炎,需要吃抗生素和益生菌,但這兩種藥是不能同時吃的,否則抗生素會把益生菌殺死。應該飯前吃益生菌,飯后吃抗生素。如果家長沒有仔細聽醫囑,兩種藥一起讓孩子吃,很可能一點效果也沒有。

孩子病了幾天,如果需要再次帶孩子上醫院,一定要把之前吃的藥帶著,同時還要帶上病歷本和檢查結果。讓醫生能直觀地了解到孩子的生病歷程和用藥情況,好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最重要的是,醫生看到孩子以前吃的藥,可以給孩子進行連續性的治療。因為每用一種藥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會有效,如果醫生不知道孩子正在服什么藥,又開了新藥,新藥需要一定的時間才達到起效的濃度,而原來吃的藥因為停下來了,濃度在減退,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的病程變長,而且病情還有可能加重。
新書搶先看 崔大夫的最新2本圖書重磅來襲!

掃描二維碼,了解書中更多精彩內容!
《崔玉濤談自然養育 解鎖常見病的秘密》&《崔玉濤談自然養育 直擊常見病護理》
書中精彩內容多多!
從如何看待生病、與醫生如何溝通、如何看血常規檢查單,到如何用藥、回家后如何護理寶寶,再到平時應該怎樣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寶寶生病的知識一應俱全。
從感冒、發燒、腹瀉、便秘、咳嗽、鼻炎、過敏,到皮膚問題、男孩女孩的私密問題,寶寶常見病一網打盡。
讓我們來偷偷揭秘一下!有了這2本書,寶寶秋冬季再生病,不用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