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湖南省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副主任醫師)

如果醫院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那么急診科的醫生和護士就是這場戰爭中的先頭部隊。這里是醫患雙方最直接的面對之地,每天深夜,醫生們都還在處理著各種緊急病癥,有時在數小時內就要治療近百名病人。外科急診接診的通常都是較為嚴重的病例,根據孩子外傷的急與不急程度,父母也能判斷出個一 二。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年冬季我接診的一位被嚴重燙傷的孩子,除了孩子自身的病情外,家庭因此引發的矛盾沖突,也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當天傍晚,強強的奶奶像往常一樣將剛燒開的水倒在塑料桶里,準備給強強添點涼水洗澡。此時,3歲的強強和哥哥不知在玩什么游戲,互相推搡打鬧。推搡中,強強向塑料桶方向后退時,一屁股坐進了那桶熱水,水桶翻倒后導致強強的胸部、背部、臀部、雙下肢燙傷,甚至連小雞雞也難免受傷。強強大聲哭叫,奶奶聽到哭聲后發現自己的愛孫被燙傷了,沒有做任何處理就急忙將強強送到醫院。
當班接診的我看到強強還穿著被燙傷時的衣服,詢問奶奶后得知也沒有采取任何處理,加上當時的開水溫度較高、來醫院的路上時間較長,我推斷強強燙傷深度較深,因此立即用剪刀分塊剪爛衣服,將傷口的創面暴露出來,用冷的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傷口,進行了燒傷藥物處理。
就在這時,強強的爸爸媽媽也已匆忙趕到醫院,一見面就對奶奶一頓訓斥,責怪奶奶沒有看好孩子,責怪奶奶沒有馬上給強強用牙膏、食用油等涂抹傷口進行處理,等等。我看到奶奶無言以對,躲在一邊一直在流淚。
后來,強強經過急診處置后被我們收住院,經過外科住院醫生們的精心換藥和治療后,僅胸部留有少許疤痕,完全治愈出院。
我的一個感想是,不管是老一輩人還是年輕父母,面對孩子發生的各種急診情況,都缺乏有效的知識和處理方法。比如強強奶奶一時心急,沒有將強強的衣服剪掉并用冷水長時間沖洗傷口,同時也未選擇就近就醫,導致孩子的病情加重。而強強的父母就更加無知,責怪奶奶沒有用牙膏、食用油等涂傷口。作為醫生,我奉勸各位家長千萬不要采用這類民間的做法,這樣只會加重病情,導致燙傷深度加深,也讓醫生更加難以判斷,還可能留下疤痕或色素斑。
說到剪衣服,讓我想起武漢一名醫生為了搶救一名心跳驟停的患者剪爛患者衣服而被要求賠償的事件。在處理被燙傷的患兒時,是應該給孩子剪衣服還是脫衣服呢?我想告訴大家:燙傷患兒在脫衣服的時候會因為衣服與傷口產生摩擦,導致燙傷傷口加重。這么說,也許父母就明白該怎么處理燙傷孩子的衣物了。
燙傷后緊急處理
馬上用冷水長時間沖洗或浸泡傷口10~30分鐘。
剪開衣物,以免衣物纖維與創口粘連。
保護創面,可用無菌或潔凈的毛巾等蓋住。
千萬不要用醬油、牙膏、紅藥水、紫藥水等涂擦傷口。
馬上就醫,可選擇離家最近的大型綜合醫院。
這是我作為急診科醫生經常有的第二個感想。尤其是這個例子中,奶奶沒有照顧好孫子,給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但她畢竟不是故意的,面對此情此景,內心比父母的心痛并不少,而且已經充滿愧疚,如果過度指責,給老人帶來什么樣的心理傷害,不言而喻。如何在這樣緊急的時刻,別在傷了孩子之后再傷了家人的心,可能對家庭來說都是一種考驗。
作為年輕一代的父母,應該盡好自己的主要看護職責,并且要和老人一起學習兒童安全、急救知識,一起為孩子在家庭中筑起安全的屏障。
皮膚裂傷處理
● 保持鎮靜,避免恐慌中忘記壓迫止血,讓傷口一直流血不止。
● 壓迫止血:使用干凈的敷料或布片壓迫5分鐘。如仍然出血,馬上去醫院處理。可以用白開水沖洗傷口,用絡合碘消毒,用無菌敷料覆蓋。
● 如傷口較長、較深、裂開較寬、出血量大,需立即壓迫止血后,送往醫院治療。
● 如果傷口很深而創面小且傷口較臟,或者傷口是被鐵質物品劃傷,自己當場用流動清水可清洗傷口,并在24小時內到醫院處理并注射破傷風針。
扭傷的處理
● 受傷部位制動,不要用力按揉扭傷部位,避免加重扭傷部位的疼痛和損傷。
● 判斷是骨折還是單純扭傷:如出現疼痛劇烈、明顯腫脹、瘀血、關節變形,則骨折的可能性大,需去醫院通過X線檢查明確或排除。
● 排除骨折后的扭傷,48小時以內冷敷,不要揉搓。此時冷敷,一是使血管收縮凝血,控制腫脹及傷勢發展;二是有止痛效果。
● 扭傷72小時以后再進行熱敷,促進瘀血吸收,腫脹消退。
● 扭傷后1~2周: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規律地進行關節鍛煉,促進關節整體恢復,在舒適、無痛的范圍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