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現有的各種中耕機均存在一個功能缺陷,就是作物中期起壟作業時不能避免大土塊壓苗現象,造成植株受損,影響作物生長和后期產量。黑龍江省勃農興達機械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一種星形輪式中耕護苗器,可解決這一問題,批量投放到市場后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廣泛認可。對于經濟條件不好的用戶,也可根據本文介紹自制簡易的護苗器,
星形輪式中耕護苗器結構如圖1所示,其組成包括:星形護苗輪1、護苗輪支臂焊合2、緩沖彈簧3、寬度調節套4、橫梁焊合5、護苗器固定卡絲6、定位螺釘7等。星形護苗輪1的中心位置安裝有軸承,并通過軸承與護苗輪支臂焊合2連接,星形護苗輪1在護苗輪支臂焊合2的尾部滾動;護苗輪支臂焊合2的前端連接寬度調節套4,寬度調節套4與護苗輪支臂焊合2之間裝有緩沖彈簧3,緩沖彈簧3起到隨地形浮動和緩沖沖擊保護護苗器的作用;寬度調節套4套裝在橫梁焊合5的左右兩端,可在其上左右移動來調節護苗器的工作寬度,并通過定位螺釘7來定位。
星形護苗輪1結構如圖2所示,由護苗輪輪爪8和護苗輪輻板9組成,護苗輪輪爪8沿圓周形成星形均勻分布在護苗輪輻板9上。

圖1 星形輪式中耕護苗器結構圖

圖2 星形護苗輪1結構圖

圖3 星形輪式中耕護苗器中耕機上的安裝示意圖
本星形輪式中耕護苗器通過護苗器固定卡絲6與中耕機的起壟鏵順梁11連接,即完成了整個星形輪式中耕護苗器往整機上的安裝,如圖3所示。當中耕機作業時起壟鏵10會把土塊向上趟起,而趟起的土塊會被滾動的星形護苗輪1在上面壓住并插入一定深度,在起壟鏵向上趟起和星形護苗輪向下壓插的兩個力的作用下土塊會被切碎,而位于較高位置的土塊又會向壟側苗帶的方向滾落,這時星形護苗輪1會形成一道網形屏障將大土塊擋住,從而避免大土塊壓苗、傷苗現象的發生。
各種中耕機起壟部件均為壟鏵順梁末端連接起壟鏵結構,壟鏵順梁上的安裝空間較大,且結構規則易于實現,另外考慮星形護苗輪為滾動作業,工作阻力較小,因此,選用卡絲順前進方向固定在壟鏵順梁上的方式來與整機進行匹配連接。
經過試驗測定,安裝位置應選擇星形護苗輪中心與起壟鏵兩側翼尖連線對正,而兩星形護苗輪寬度選擇250~300 mm時效果最佳。
我國中耕機工作深度一般為80~160 mm,而趟起土層高度為100 mm左右,分土器將土層分開后形成土塊的最大高度為230 mm左右,此數值應小于或等于星形輪半徑,而星形輪半徑過大又會對機器靈活性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星形輪半徑選擇為等于土塊的最大高度值,即230 mm。
(1)結構簡單,使用維修方便,制造成本低,市場前景廣闊。
(2)材料易得,經濟條件不好的用戶也可根據本文介紹自制簡易的護苗器。
(3)該產品通用性好,可與國內大部分中耕機直接匹配,可輕易實現對現有中耕機部件和功能的升級。
(4)大量實際應用證明,該星形輪式中耕護苗器能有效解決作物中期起壟作業時大土塊壓苗、傷苗的問題,并得到了廣大農民用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