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應生
1962年春,中央七千人大會結束,與會的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和四川省委書記譚啟龍,應邀到軍事科學院副政委鐘期光家吃晚飯。闊別20多年的湘鄂贛邊區老戰友喜相逢,江渭清緊緊握著鐘期光夫人凌奔的手,噙著淚花深情地說: “不是你們夫婦竭力相救,我早就見馬克思去了!”
那是1946年夏,蔣介石撕毀國共《停戰協定》,大規模內戰爆發,蘇中解放區是華東野戰軍的前哨陣地,直接威脅著蔣介石政權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與上海,被其視為眼中釘,調集重兵“清剿”。7月中旬,華東野戰軍乘國民黨李默庵部部署未妥,主動出擊,江渭清指揮新6師擔任打援任務,不到60個小時,全殲號稱“鐵軍美械化”的敵19旅2個團共3000余人,首戰告捷。
就在這節骨眼上,江渭清在海安得急病,上吐下瀉發高燒,醫生診斷為霍亂,病重者往往因大量失水幾個小時都挨不過去。戰事正緊,這可急壞了華野司令員粟裕,粟裕委托鐘期光負責搶救,并指示: “要不惜任何代價治好!”
鐘期光火速找到新四軍“四大名醫”之一的李振湘,帶著美國援華物資血漿粉快馬趕到江渭清住地。經過李振湘的精心治療,江的病情明顯好轉。第三天血漿粉即將告罄,凌奔連夜打電話給上海美國援華物資處工作的堂兄想辦法,其堂兄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日、偽、頑層層封鎖,終于將兩盒血漿粉送到海安,使搶救得以順利進行。為增加營養,凌奔兩次到鄉下購來黑母雞和雞蛋,文火熬湯送到江渭清床前。接過香噴噴的雞湯,江渭清激動地說: “你這深情厚誼,我永世不忘!”
時隔經年,幾位同生死的戰友又聚在一起,自然感慨萬千。一桌的美味佳肴,讓譚啟龍深深感慨:“苦盡甘來,勿忘炒米粉的清香!”
那是1935年冬,中央湘鄂贛邊區省委在平江山區辜家洞召開擴大會議。大家住的是茅草竹子搭的棚子,吃的是野菜山筍煮的湯,幾乎見不到米,生活極其艱苦。眼下寒冬臘月,許多同志穿的還是夏天突圍時的那身單衣褲。
會議期間天公不作美,鵝毛大雪足有兩尺來厚。晚上鐘期光和譚啟龍、江渭清相約擠在一個小棚睡覺。山里的雪夜分外寒冷,烤著火還凍得牙齒上下打顫,瑟瑟發抖。因鐘期光身上只穿一件單褂,下身穿條短褲,加之那時受“左”傾路線打擊,由師政治部主任降職為文書,怕受牽連的人甚至躲著他。譚啟龍是少共省委書記,江渭清是詠生中心縣委書記,是從外地趕來開會,穿著稍好些。江渭清竟將自己穿的兩條單褲脫了一條送給鐘期光。
就在這時,在外出差的省蘇維埃主席涂正坤和愛人朱引梅端著三碗熱騰騰的炒米粉進了棚。這些米粉是涂正坤夫婦倆和加義區交通站的兩名同志挑著大米踏雪送進山,然后再將炒米磨成粉做了100多斤米粉。三人狼吞虎咽吃下米粉,渾身發熱了,蓋著單被和茅草,抱團取暖,終得以挨過那個漫長的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