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翰君
兒童燙傷,是最不好處理的意外事故之一。成人燙傷帶來的是疼痛,嬰幼兒燙傷不僅痛在寶寶身上,更令父母痛心和自責。
我們的處理以及就醫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燙傷的預后。有時候不恰當的處理,會讓原本并不嚴重的燙傷帶來讓人心痛的后果,比如恢復期延長,再比如談之讓人色變的疤痕!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當遭遇燙傷事件時,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事前防范

我們能做的:讓可能傷害到我們的事情遠離我們。
成人:注意廚房及工作環境安全,使用防護衣帽手套及隔離服。
兒童:安裝安全門及柵欄:廚房及衛生間(或家里凡有危險的地方,如樓梯入口處)安裝安全門及柵欄;特別是全職媽媽在家看顧多個孩子時,你極有可能顧得了小的卻沒看住大的。
熱水永遠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在孩子可觸及范圍內只放置不超過60度的溫水,這樣即使被熊孩子扒拉翻倒也不會引起嚴重的事故。
北方注意暖氣片,南方注意強力的日曬傷,請注意曬傷也是燙傷的一種哦,只是一般都是表淺的Ⅰ度燙傷。
學習:學習一般急救常識,包括燙傷的家庭急救知識;家里準備急救箱,并定期檢查及補充物品。請做一個有備無患的家長,做一個有安全意識的人。
我們不做的:一切危險的行為(隨意放置熱水;家里危險地帶沒有防護措施。)


燙傷意外發生時
我們能做的:立刻降溫,使用流動的清水或冷水沖洗局部至疼痛減輕,這大約需要10分鐘;然后使用濕紗布冷敷繼續止痛和降溫——所謂濕紗布是指擰干至不滴水;不建議更長時間的流水沖洗或冷水浸泡,這樣會將皮膚泡軟(浸漬),加重損傷;移除松散的衣物。
我們不做的:如衣服黏著較緊,千萬不要強行自己去除,這樣的動作有可能把淺部損傷(Ⅰ度)變成深部損傷(Ⅱ度)。
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我們能做的:降溫后使用干凈的紗布松散地覆蓋局部,或者什么也不要覆蓋,直接裸露傷口,前往醫療機構。
我們不做的:燙傷傷口不是食材,請千萬不要將千奇百怪的“調料”——醬油、醋、蜂蜜(蜂蜜雖然可以用來覆蓋皮膚完整的小面積Ⅰ度燙傷,但是還是請醫生評估后才進行)、牙膏及“神奇燙傷膏”涂抹在傷口上,這樣會讓醫生無從評估和處理。請你設想下,燒烤時撒上去的胡椒粉、辣椒面還能拿下來嗎?
在就診中
我們能做的:仔細聆聽醫生的交代;醫生會評估燒燙傷嚴重程度(深度、范圍及部位);如果急診醫生不是專門的燒傷科醫生,有可能處理后會建議你于次日就診燒傷專科醫生。
我們不做的:抱怨、互相指責家庭成員;對醫生表達不滿意。請記住,簡單燙傷,急診或家庭醫生處理就好。但是,燒燙傷的情況有時非常復雜,范圍寬的燙傷,涉及顏面、四肢、會陰、跨關節的燙傷等,都需要專科評估和護理,有時需要轉診及復診。
就診后
我們不做的:到處打聽偏方,各種試驗性給藥。
燙傷就像車禍現場一樣,創傷當時就決定大部分預后,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時做對的事情——及時降溫冷卻,必要時盡快就醫,后期謹遵醫囑,實現最大程度的恢復;請不要暴力救援,在“傷口上撒鹽(醬油、醋、香油、各種秘方、偏方)”——要知道自從人類會生火做飯,燒燙傷就伴隨我們,醫學對燒燙傷的研究由來已久,已有現成的流程和處理方案,不要再迷信沒有來源的偏方,讓燙傷的皮膚成為“食材”和試藥場,后果將慘不忍睹。
更多知識
燙傷發生時:立刻流水沖洗10分鐘左右,之后用冷敷的方式直至疼痛明顯緩解。
可以在家觀察型:如燙傷面積小,未累及面部、外陰、手指足趾、跨關節部位,局部反應為紅斑和完整水皰(深度為I度和淺II度),可以在家觀察。冷卻后局部外敷無香味的潤膚霜/凡士林;每日清水清洗局部,覆蓋潤膚霜/凡士林;一般1周左右脫皮痊愈。
前往醫院型:如燙傷面積大,或面積小但累及面部、外陰、手指足趾、跨關節部位,局部反應為皮膚缺失糜爛(深度為深II度以上);冷卻后局部不要外用任何藥膏——無論多么“神奇”的燙傷膏都不要用,暴露或用干紗布松散覆蓋后盡快前往醫院,后續就交給醫生,謹遵醫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