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清芳

某一天,你會意外發(fā)現孩子能幾乎一字不落地復述繪本,還伴有和你朗讀時如出一轍的表情、語氣、音調變化。
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引用了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媽媽給孩子讀什么書好呢?我的推薦是繪本。繪本是“畫”出來的書,畫面豐富,色彩鮮艷,文字較少,是幼兒畫冊與純文字書的橋梁書籍,是公認的最適合低齡兒童閱讀的圖書。
繪本以圖為主,文字較少,側重從圖畫中讀出故事,進而欣賞繪畫。
繪本上的圖都來自插畫家們的精心手繪,講究繪畫的技法和風格、精度和細節(jié),是一種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親子閱讀時,父母可首先引導孩子讀圖,從封面讀到正文,說說看到了什么,講了什么事——利用繪本畫面優(yōu)先喚起孩子視覺神經的感知,能讓識字不多的孩子體驗到敘事的成就感。接下來再引導孩子走向深入,關注圖中細節(jié),揣摩這些細節(jié)暗示了什么:如《我爸爸》中爸爸睡衣紐扣的變化,《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約瑟家樓下老鼠一家的生活等等。
繪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為少,對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須精練,用簡短的文字輔助圖畫,娓娓道出一個精彩的故事;它必須活潑,符合孩子們的閱讀期待。
親子閱讀時,父母可通過朗讀的方式與孩子分享繪本,不建議將繪本語言置換成孩子熟悉的口語,只有讓孩子接觸到原汁原味的繪本語言,才能調動他的聽覺、視覺去感知語言的簡練規(guī)范以及敘述風格的有趣。別小瞧了孩子的理解記憶能力,某一天,你會意外發(fā)現孩子能幾乎一字不落地復述繪本,還伴有和你朗讀時如出一轍的表情、語氣、音調變化。這就說明,一些瑯瑯上口的語句已植入孩子的內心,內化成他自己的語言。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遇到開放式結尾的繪本,可以鼓勵孩子續(xù)編、改寫,甚至自己動手給繪本加上個性化的插圖。
《牙齒大街的新鮮事》中,哈克和迪克從牙齒里被清理出去后,順著下水道漂到了地中海,在沙灘上曬著太陽,過著愜意的生活。具有思辨思維的孩子會提出,哈克、迪克這么喜歡在牙齒里修建房子,怎么會一下子就變乖了?聽到這樣的提問,正確的應對方式是什么呢?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嗎?不,此時,甚至不需解答,只需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請他續(xù)編自己認為合理的故事發(fā)展即可。
親子閱讀繪本的方式是多樣的,不要把親子閱讀當做一種盲目的說教契機,更不應把父母的觀點強加于孩子身上,所有形式的閱讀,都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閱讀體驗,有一個自主思考的過程,有一個多元想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