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迷人的國家,應該具備什么?我認為,首先一定要藝術很棒,第二要廚藝很棒,第三要酒藝很棒。總而言之,就是要做最好的飯,釀最好的酒,然后創作出最好的藝術品。有了這些,這個國家一定是非常迷人的!”這是2018年中法文化之春媒體見面會上,形象大使之一譚盾先生發言時,所說的第一句話。
我們深深感到,中國和法國都是迷人的國家。這樣兩個有魅力的國家,每年都會因為藝術“走”到一起,讓藝術如春風般溫暖中法兩國每一位國民的心。
在新聞發布會上,法國駐上海總領事Axel Cruau(柯瑞宇)先生首先致辭,如以往一樣,中法文化之春致力于原創的藝術靈感,鼓勵中法兩國藝術家、文化機構之間的交流,讓我們共同創造藝術之路越走越遠。十三年來,中法文化之春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國文化節,也是法國境外規模最大的文化節。從音樂、藝術、圖書、電影、舞蹈等多方面向中國展示了法國創作的藝術作品以及中法文化交流的情況。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依然精彩紛呈,就讓特派小記者來告訴你現場有些什么驚喜吧!
對于法國來說,今年有兩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首先是法國文化、政治及歷史帶來特殊影響的紀念日,我國對其也不完全陌生,那就是法國的“五月風暴”五十周年紀念日。本屆中法文化之春中有圍繞這一主題的系列展覽、講座、電影,它們帶我們重新聚焦那場轟轟烈烈的、烏托邦式的決裂運動。另外,今年正值著名作曲家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本屆中法文化之春中展演的很多音樂作品,是眾多音樂家、藝術家共同向這位音樂大師的致敬之作。
當代藝術展示在本屆中法文化之春中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會推出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回顧展《憶所》及《陌生風景》展覽。法國著名造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的展覽以探討人類生存狀況,并從個人的遭遇、運氣及命運等問題出發,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他通過象征、寓意為大家呈現了發人深省、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展覽。

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領事費保羅先生與小記者們親切合影

中法文化之春怎么能少了兩國之間藝術家的合作作品呢?一場由中法聯合編創的《阿Q正傳》正緩緩地拉開序幕。法國導演米歇爾?迪蒂姆應中國導演易立明的邀請,根據魯迅的同名小說,共同創作了中文話劇作品《阿Q正傳》。今年,這出由法國戲劇導演重新闡釋魯迅筆下標志性文學人物的話劇,將在北京、上海和南京進行巡回演出。
愛好音樂的伙伴們也不會失望,因為每年中法文化之春都會有各種不同類別的音樂會、音樂節、音樂演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上演的《回眸尼金斯基》。瓦斯拉夫?尼金斯基是20世紀初最偉大的俄國芭蕾舞蹈藝術家之一,是那個時代的藝術家中最耀眼、最令人唏噓的一位。卓別林曾說過:“尼金斯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一首詩。”這次演出由弗朗索瓦?羅特先生指揮,法國世紀管弦樂團一百一十名樂手大量使用了20世紀初演奏時所使用的樂器,以還原當時的音樂;同時,編舞家多米尼克?布朗攜手法國48協會舞團的三十名舞者,以復原、重構和創作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傳說得以重現。因此,《回眸尼金斯基》的演出堪稱音樂、文學、美術的跨界交流與融合。另外,歡樂的夏至音樂日還將繼續跨越國界,讓每一位音樂愛好者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在云端》是喬尼?貝爾特別為小朋友和家長創作的親子演出,在有趣的場景下,培養小朋友對藝術的熱愛,相信小朋友一定會很喜歡。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依然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視覺藝術、戲劇和舞蹈,古典樂和現代樂,電影和文學,六十八個項目將在中國三十個城市展出,對此感興趣的大朋友、小朋友可不要錯過了喲!
在媒體發布會的間隙,小記者特別采訪了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新聞領事瑪麗婭女士。美麗的瑪麗婭女士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采訪中,瑪麗婭女士告訴我們:她很喜歡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學,也很喜歡類似思南公館的建筑,那種中西合璧的風格非常吸引她。小記者問道:“如果我們打算去法國,您建議我們去哪兒?”
“大家如果去法國的話,我建議一定要多留點時間,多去一些不同的城市,因為有的城市有歷史古跡,有的城市有自然風光,當你們到過不同的城市,才能真正領略法國這個國家。”我們接著問道:“您覺得上海和法國哪個城市比較像?”瑪麗婭領事回答道:“我覺得上海和巴黎很像,她們都是如此繁華而又富有魅力。傍晚,當我們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會不經意地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地方都能吃到好吃的東西,這些就好像是一個又一個的小驚喜!”
真想親自去法國看一看和上海如此之像的巴黎,真希望能有機會去好好感受法國絢麗的文化。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也這么想呢?(指導老師: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