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祖萍 胡欣平 韋昌盛
摘要 本文結合近年來相關報道,闡述了貴州省頂壇花椒銹病的發生規律、流行時間動態與綜合防治,旨在降低花椒銹病的發生率、提高花椒品質,促進花椒產業健康發展,同時為花椒銹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花椒銹病;危害癥狀;發生規律;流行時間動態;防治措施;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 S435.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117-01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原產于我國,為蕓香科花椒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林樹種之一。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花椒產業在我國迅速發展,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同時花椒病害也逐漸嚴重。花椒因病害減產率可達到50%以上,其中危害嚴重的葉部病害就有花椒銹病。花椒銹病為普發性病害,主要侵染花椒的葉片,致使葉片變褐壞死,嚴重時脫落,從而影響花椒果實的營養積累,降低品質。因此,為控制該病的發生及蔓延,本文綜述了貴州省頂壇花椒銹病的發生癥狀、發生規律、流行時間動態、防治措施,以期為花椒銹病的綜合防治提供參考。
1 危害癥狀
發病初期,葉片正面出現直徑為2~3 mm的水漬狀褪綠病斑,其相對應的葉背面形成圓形點狀黃色病斑,隨著病斑的增大,呈現出黃褐色皰狀物——夏孢子堆,環狀排列或散生,直徑4~9 mm。夏孢子堆破裂后釋放出橘黃色粉狀夏孢子;發病后期,葉片的褪綠斑擴大,之后變成深褐色壞死斑,夏孢子堆形成冬孢子堆,發病嚴重的可致葉片大量脫落。
2 發生規律和流行時間動態
花椒鞘銹菌(Coleosporum zanthoxyli Diet et Syd.)引起的花椒銹病是花椒上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又稱花椒鞘銹病、花椒粉銹病[1]。流行年份發病率在60%以上,最高可達90%~100%,病情指數一般都為30~75,常造成花椒葉在采椒后不久便大量脫落。早春,當氣溫上升至13 ℃時,孢子開始萌發,發病適溫為17~26 ℃,濕度在 80% 以上時產生夏孢子堆反復侵染,一般每年可侵染6~8次。6月開始發病,9月初至10月下旬為發病盛期,特別在降雨頻繁的情況下病害容易流行,且多從樹冠下部葉片發生,向上蔓延,造成葉片大量脫落[2]。
花椒銹病流行與與椒園所處地勢環境、花椒品種、植株栽植間隙、通風情況等有關,若花椒園地勢低洼、品種抗病性弱、栽植間隙小、通風差,則銹病發生嚴重[3-6]。但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栽培條件的改變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花椒銹病的發生時間與發生區域出現變化,造成防治被動防效不佳。
3 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一是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花椒樹自身的抗病能力;二是合理選址,盡量將花椒園選在通風、不易積水的地方;三是徹底清園,秋季落葉后及時清理落葉及樹下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徹底清除越冬病原菌。
3.2 化學防治
花椒樹果實采收后或翌年春季椒芽萌發前,噴灑1次1∶2∶600倍波爾多液(硫酸銅500 g、石灰1 000 g、水300 kg),殺死樹體上寄生的病菌,并防止病菌于晚秋、早春入侵,預防病菌的侵染和蔓延。花椒生長期間,在發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2],也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2.5%氟環唑懸浮劑、30%己唑醇懸浮劑、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間隔10~15 d交替噴霧[7],效果也較好[8]。
3.3 生物防治
種植抗病品種,如大紅袍,合理布置植株栽種間隙。栽種時株距、行距不要過密,后期適當進行修剪,以改善通風透氣條件。
4 結語
花椒銹病是影響花椒品質與產量的重要因素,預防和防治花椒銹病具有重大意義。對于花椒銹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如加強田間水肥管理,增強椒樹抗病能力;合理選址,選擇通風花椒園,栽種時合理布局植株間隙,改善植株通風透光條件;后期發現病害應及時施藥防治,降低相鄰植株染病率;花椒采收后集中燒毀落葉,減少翌年菌源,同時在樹干、樹枝和樹冠下的土壤上噴3~5 °Bé石硫合劑1~2次,以提高花椒的質量和產量。
5 參考文獻
[1] 張中義.植物病原真菌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280-281.
[2] 曹支敏,田呈明,梁英梅.花椒銹病的初步研究[J].陜西林業科技,1989(4):63-65.
[2] 桑維鈞,宋寶安,李小霞,等.貴州頂壇花椒銹病的發生特點與防治試驗[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101-103.
[3] 鈕緒艷,楊樹勛.陜西鳳縣花椒銹病調查初報[J].植物保護,1988(1):27.
[4] 朱天輝,曾保清,楊啟志.花椒葉銹病抗性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2001,28(3):240-244.
[5] 趙俊俠,岳曉麗,康克功,等.花椒不同品種葉銹病抗病性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09(4):6-7.
[6] 岳曉麗,曹支敏.陜西省花椒銹病寄主抗病性調查[J].中國森林病蟲,2010,29(129):19-21.
[7] 張宗文.花椒銹病發病規律及防治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06(4):6-8.
[8] 盧凱潔,謝謙,張升恒,等.花椒銹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林業科技通訊,2017(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