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悅 饒曉峰 陳耀兵
摘要 通過使用切接、劈接、腹接、皮下接、T型芽接、嵌芽接6種不同的嫁接方法,觀察嫁接后的成活率與植株的生長狀況,研究6種不同嫁接方法對珙桐成活率及成活后生長狀況的影響。結果表明,成活率由高到低的嫁接方法依次為嵌芽接、切接、劈接、T型芽接、皮下接、腹接;生長狀況由好到差依次為切接、劈接、皮下接、腹接、嵌芽接、T型芽接。
關鍵詞 珙桐;嫁接;成活率;影響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129-01
Effects of Different Grafting Methods on Survival Rate of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SUN Yue RAO Xiao-feng CHEN Yao-bing *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 By using six different grafting methods,including cut grafting,cleft grafting,side grafting,crown grafting,T type budding and chip budding,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of the plant after grafting were observed,and the effect of six different grafting methods on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status after grafting of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rvival rate from high to low were in turn of chip budding,cut grafting,cleft grafting,T type budding,crown grafting and side grafting;growth status from good to bad were in turn of cut grafting,cleft grafting,crown grafting,side grafting,chip budding,T type budding.
Key words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grafting;survival rate;influence
由于珙桐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繁殖比較困難,堅硬的外殼如果沒有人為進行破碎處理,很難使種子破殼而出[1-3]。珙桐結實年齡大,進入結果期后,大小年結實現象嚴重,有“千花一果”的特性[4-6]。因此,在自然狀況下,其天然更新能力差。珙桐種子碩大、散布力差、外殼堅硬、休眠期長、落地2年才能萌發,也增加了動物對其種子的取食機會[7-10]。珙桐生長在溝谷兩側,種子掉下后常順坡落入谷底,而地被物的阻隔使得珙桐種子難以萌發[11-12]。嫁接是一種快速擴大繁殖的方式,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成本低、見效快、簡便易行,是對珙桐進行繁殖擴大的一種可靠、便捷之徑[13-14]。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地點為湖北民族學院現代化溫室大棚。試驗珙桐砧木來自于利川市小河鄉,為一年生實生苗,接穗來自湖北省利川市林業局十五年生結果的珙桐母樹枝條。
1.2 試驗方法
每種嫁接方法以20株為1組,3次重復。處理溫度為20 ℃,空氣濕度70%,隨機區組排列。嫁接7~10 d后,用手指輕輕碰一下接穗上的葉柄或者芽體,如果一觸即掉,即說明嫁接已經初步成活。再經過10 d左右查看是否有春芽萌動,如果萌芽15 d后能夠繼續生長,則確定已經成活。
1.3 觀察與數據記錄
將嫁接后的植株區組排列放置在溫室大棚里,澆足水分,控制溫度與光照,剛嫁接的前7 d應避免強光直射,須注意遮蔭,確定成活后方可正常管理。
40 d后記錄不同嫁接方法對珙桐成活率的影響,此時主要是觀察嫁接的珙桐是否成活,或者是否已經萌發新芽。
60 d后記錄不同嫁接方法對珙桐枝芽生長狀況的影響,此時主要觀察已經成活的珙桐的枝芽生長狀況,包括枝條長度、粗度以及葉片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法對珙桐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在0.05顯著性水平下,腹接與其他嫁接方法、嵌芽接與其他嫁接方法均有差異,而皮下接與T型芽接、T型芽接與劈接、劈接與切接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嵌芽接的成活率最高,腹接的成活率最低,其他由高到低依次為切接、劈接、T型芽接和皮下接。
2.2 不同嫁接方法下珙桐枝芽生長狀況
2.2.1 不同嫁接方法下珙桐枝條粗度分析。60 d后對已經成活的珙桐進行基部粗度測量,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數據保留2位小數。從表2可以看出,嵌芽接與劈接、皮下接、腹接、T型芽接沒有區別或者區別不明顯,切接與劈接、皮下接、腹接、T型芽接沒有區別或者區別不明顯,嵌芽接與切接有區別,切接優于嵌芽接。
2.2.2 不同嫁接方法下已經成活珙桐葉片數目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T型芽接與嵌芽接、腹接沒有區別,與切接有區別。除T型芽接外,切接與其他嫁接方法的葉片數沒有區別,切接優于T型芽接。
2.2.3 不同嫁接方法下成活珙桐的枝條長度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F
3 結論
從上述綜合分析可以得出,在同等嫁接條件和同等養護條件下,不同嫁接方法對珙桐成活率的影響由高到低依次為嵌芽接、切接、劈接、T型芽接、皮下接、腹接;生長狀況由好到差依次為切接、劈接、皮下接、腹接、嵌芽接、T型芽接。成活率的高低與生長狀況無明顯相關性。最適合珙桐春季嫁接的方法為嵌芽接,最不適合的嫁接方法為腹接。
4 參考文獻
[1] 高寶莼.四川珍稀瀕危植物[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2] 胡進耀,蘇智先,黎云祥.珙桐的生物學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2(4):15-19.
[3] 陳俊汕.植物活化石:珙桐[J].中國林業,2007,4(2):30-33.
[4] 張清華,宋朝樞.珙桐天然分布的調查研究.主要珍稀瀕危樹種繁殖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5] 范川,李賢偉.珙桐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林業科技,2004,29(6):18-20.
[6] 錢崇澍,陳煥鏞.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7] 夏晗.珙桐組織培養技術體系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3.
[8] 李仲芳,李卉,劉芳.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的愈傷組織培養[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22(12):52-53.
[9] 羅世家.珙桐組織培養研究[J].林業科技,2006,31(4):4-6.
[10] 賀金生,林潔,陳偉烈.我國珍稀特有植物珙桐的現狀及其保護[J].生物多樣性,1995,3(4):213-220.
[11] 艾訓儒,譚建錫.星斗山自然保護區珙桐種群結構特征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7(1):12-14.
[12] 沈作奎,艾訓儒,徐偉聲.星斗山自然保護區珙桐繁殖方式及生長分析[J].湖北林業科技,1998(4):1-4.
[13] 王獻溥,李俊清,張家勛.珙桐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和栽培技術[J].廣西植物,1995,15(4):347-353.
[14] 笵雙喜,李光晨.園藝植物栽培學[M].2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