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艷姣 高冬梅 李艷霞
摘要 油用牡丹特殊的生物學特性造成了栽植過程中“假活”現象多發,嚴重影響了油用牡丹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從油用牡丹“假活”現象產生的原因著手,提出了預防油用牡丹產生“假活”現象的措施,為油用牡丹的成功栽植和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油用牡丹;“假活”;原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6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143-01
根據牡丹籽油獨特的高品質,提出了健康、高端食用油新概念,為改善我國居民食用油膳食結構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將可以緩解我國食用油對國外進口油的依存度[1]。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在國家和全社會的關注下駛入了快車道,許多地區出臺了油用牡丹發展計劃和補助措施[2]。由于油用牡丹目前仍屬于新興產業,其種植技術尚不規范,致使在種植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其中,油用牡丹的“假活”現象是一個突出問題,直接關系到種植的成敗,對油用牡丹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1 油用牡丹“假活”現象及其對種植的影響
油用牡丹“假活”現象是指油用牡丹種苗栽植以后,春季能正常發芽、抽枝和開花,但當進入夏季時,便會出現枯萎死亡的現象。其根本原因是春季溫度適宜,油用牡丹地上部分正常發芽抽枝,而地下部分由于多種原因,不生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供地上部分生長,待其自身貯存的物質耗盡,進入夏季高溫期,新生的葉片和新梢枯萎,整株死亡。
“假活”的苗木在種植初期表現出正常的生長狀況,不易被發現,而一旦被發現,苗木已經出現衰弱死亡的現象,基本沒有補救措施,死亡率極高,嚴重影響油用牡丹的種植效益。
2 油用牡丹“假活”現象產生的原因
2.1 油用牡丹的生物學特性
春季是大多數植物最適宜和優先選擇的栽植時期,而觀察發現,油用牡丹若在春季栽植,往往會出現全部“假活”,造成栽植失敗。與其他植物相比,油用牡丹“秋生根、春發芽”的生物學特性是其產生“假活”現象最重要的原因。牡丹每年有2次新根大量生長階段,一次在秋季霜降前,地溫低于25 ℃時開始生長;另一次在開春,地溫高于5 ℃時。秋季萌發新根是春季萌根的基礎,如果秋季沒有萌根,春季也很難大量生根。當春季氣溫穩定在5 ℃以上時,無論生根與否,牡丹苗都會萌發新芽,甚至抽枝、開花。這種特性是牡丹所特有的,也是“假活”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3]。
2.2 苗木質量差
根系差、主根短、側根少、傷根、斷根嚴重、生長纖細、木質化差的細弱苗、被壓苗、老化苗,苗木密度過大的不良苗木以及運輸、貯藏不當的苗木,均會造成油用牡丹“假活”現象。
2.3 栽植技術不當
栽植過深、過淺,栽植穴過小,栽后未踏實、未澆水,根系過長造成的窩根、盤根等由于栽植技術不當而引起牡丹苗木生長衰弱,也是造成“假活”現象產生的原因。
3 油用牡丹“假活”現象的預防措施
3.1 選用良種、壯苗
選用良種、壯苗是油用牡丹預防“假活”現象,提高成活率,達到早產、豐產、穩產的基礎,是發展油用牡丹產業的物質保障。
3.1.1 良種。目前,油用牡丹還沒有真正栽培意義上的良種,而是適宜栽植的2個牡丹種群,即鳳丹牡丹和紫斑牡丹。鳳丹牡丹原種為楊山牡丹,植株較高大、挺直,年生長量較大,一年生枝長可達50 cm,大型長葉,葉面呈長橢圓形至長卵狀披針形;花朵以單瓣為主,呈荷花形。花以白色居多,還有紫紅、粉紅等不同顏色,適合中原及南方大部分地區栽植。紫斑牡丹又名甘肅牡丹,有白色、紅色、粉色、黃色等不同花色,既有單瓣花又有重瓣花,因花瓣基部有一明顯色斑(共同點)而得名。紫斑牡丹與鳳丹牡丹生長特性最大的不同就是耐寒性,紫斑牡丹能耐-25 ℃以下的低溫,但由于品種分化較為嚴重,變異品種多,栽培分布以四川、甘肅、青海、陜西、寧夏等?。ㄗ灾螀^)為主。
3.1.2 壯苗。栽培以二至三年生苗木為主。二年生壯苗標準為地徑0.7 cm以上、莖高10 cm以上、根長10 cm以上、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三年生壯苗標準為地徑1.0 cm以上、莖高15 cm以上、根長15 cm以上、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3.2 強化苗木的運輸和貯藏技術
隨起苗,隨包裝,隨運輸,盡量縮短從起苗到栽植的時間。采用編織袋打捆包裝,袋內不得壓實,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增加透氣性,防起熱霉變??刹扇?種貯藏方式。短期(1周左右)貯藏:假植法,即起深30 cm、寬120 cm的坑,將成捆苗木豎直立于坑內,用沙或細土從上向下填充,再用清水噴灌,將沙或細土填充于根系周圍,使苗木根系都能和土壤接觸。長期(20 d以上)貯藏:用冷庫貯藏[4]。
3.3 提高栽植技術水平
3.3.1 適時栽植是關鍵。油用牡丹栽植的最佳時期為秋季,具體時間為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最遲不超過10月下旬。
3.3.2 栽培地土壤處理。施入辛硫磷顆粒150~225 kg/hm2(消滅地下害蟲如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土菌靈60~75 kg/hm2撒于土壤,撒后旋耕。
3.3.3 種苗處理。對種苗進行截根,能有效地促發新根,截后主根保持在10~15 cm。對截根后的種苗采用褔美砷800倍液(或多菌靈、代森鋅等)+殺蟲劑(氯氰菊脂3 000液)+生根粉(ABT生根粉濃度為0.05‰),全株浸泡10~15 min后撈出,晾干栽植;或氨基·噻蟲嗪·氟蟲腈2 000倍液+噁霉靈1 000倍液+生根粉(ABT生根粉濃度為0.1‰)用噴霧器均勻噴灑于全株,重點噴于根部和傷口部位。
3.3.4 栽植。宜直栽不宜斜栽,挖深30 cm的栽植穴,苗木放入穴中,使根系舒展,而后添土,苗木輕輕上提,使根頸低于地面2 cm,踏實封土[5]。栽后及時澆定根水,一定要澆透、澆實。
4 參考文獻
[1] 吳勇民,陳志輝,賀展望.積極發展油用牡丹培育木本油料資源[J].陜西林業科技,2015(1):75-77.
[2] 李育材.中國油用牡丹工程的戰略思考[J].中國工程科學,2014(10):58-62.
[3] 閆秀強.油用牡丹新品種鳳丹種植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4(12):61-76.
[4] 李艷霞,張曉燕,葉艷濤.豫東地區油用牡丹(鳳丹)栽培技術[J].河南林業科技,2013(3):55-56.
[5] 胡蘭英,宋保林,崔淑琴.油用牡丹栽培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14(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