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顯森
摘要 為了解決我國的環境問題,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造林運動,如退耕還林。部分地區的土地較為干旱,給造林運動帶來了一些難題,而造林技術的產生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本文總結了干旱地區秋季造林技術,包括精細整地、樹種選擇、苗木選擇、造林、管理等內容,以期為干旱地區秋季造林提供參考。
關鍵詞 造林技術;秋季;干旱地區
中圖分類號 S728.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146-01
我國內陸的許多地區都屬于干旱地區,這些地區天氣干燥,水分缺乏,許多植物無法存活,大量樹木因缺水而死亡,長此以往,植被遭受了巨大的破壞,給生態帶來了深遠影響。干旱屬于氣候問題,是無法克服的,在這種氣候之下,植被樹木的成活率非常低,大多因干旱而死。缺水的地區無法灌溉土地,使得土壤的狀況越來越糟糕,生態環境越來越脆弱。要建成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必須要有充足的水資源。水資源稀缺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影響,也阻礙當地的經濟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制約了生態環境建設。為了減少水資源對生態建設的影響,要采取先進的造林技術進行生態改造,植樹造林,改善環境。
1 精細整地
為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要在載種前對土地進行精細平整。我國降雨量最多的季節是秋季,因而在秋季整理土地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首先,在土壤上覆蓋1層活土,與此同時,用鐵锨把生土翻轉到外部,重復幾次之后土壤的質量會得到提升,且能夠保持水土,為林木提供更好的生存條件,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在干旱地區,必須進行精細整地,可以一邊整地,一邊造林;也可以提前整地,然后再進行造林工程。根據土壤的性質確定整地的策略,根據土地的坡度采取合適的整地技術。就土壤的性質來說,如果土地位于河灘,可采用臺面整地的方式;如果土地屬于坡地,應該修建為梯田,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土地的利用率,為造林做出貢獻。在對土地進行整理之后,為了增加土地的墑值,要立即用水灌溉,然后施入適量肥料。
2 樹種選擇
不同的土壤環境適合栽種不同的樹種,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樹種,林業發展要因地制宜[1]。如果是土壤條件較差的坡地,應該栽種生存能力較強的樹種;如果是河灘地帶,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狀況,栽種一些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的果樹;如果土壤條件較好,可以栽種核桃、棗樹等高產的樹木。
3 苗木選擇
造林時必須選用合適優質的樹苗,如果樹苗的質量好,樹苗的成活率就高;如果樹苗的質量較差,不僅樹苗的成活率低,而且還會浪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在選擇樹苗時要對樹苗的質量作出一些規定。首先,樹苗要有發達的根系,能夠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其次,樹苗的莖干要充分木質化,可以運輸養分和水分;最后,要選擇外在條件健康的樹苗,剔除有病蟲害的樹苗。而在城鎮綠化中一般選用大樹,同樣要保證生長健康。在城市進行綠化時,最佳的選擇是能生長為大樹的樹苗,因為大樹能夠防風固沙,保護城市的土壤。我國大西北地區地處內陸,干旱少雨,多年的人為因素對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應多選取闊葉樹和針葉樹進行造林[2]。
4 造林
4.1 闊葉樹種截干造林技術
大片的闊葉樹有很好的生態功能,對闊葉樹的造林方式是截干。對于闊葉樹中的山杏來說,在選取了山杏苗之后,要在山杏苗根部往上10 cm處開始截干,然后將傷病根以及過長根清除,根系的長度需要保持在20 cm,在進行栽種前需要將根系在清水中浸泡12~24 h,取出時也要注意將泥漿附在根系上。栽種前所挖的栽植坑需要比苗木的根部稍大,放置苗木時需要保持苗木的垂直,然后使用周邊的濕潤土將其根部掩埋,為保證苗木根系的舒展,可以在掩埋后輕提根部,然后再將土踏實,注意避免傷到根和干。栽植時,深度要超過原土印3~5 cm,需在上面填1層松土,然后將截木苗根部埋平,以避免苗木受到動物的侵害,同時要注意在春季對露出的苗干根部土壤進行再次踩踏[3]。
4.2 針葉樹種容器苗造林技術
容器苗造林是普遍使用的造林技術之一。將樹苗置于容器內,然后將樹苗和容器一起植入土壤,這樣在短時間內樹苗的生長環境不會發生大的改變,可增加樹苗適應的時間,從而提升成活率。
4.3 地表覆蓋造林技術
在較為干旱的地區,為了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通常采用地表覆蓋造林技術。在部分情況下,將樹苗載種到土壤里之后,短時間內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會大大流失,影響了樹苗的成活率,而地表覆蓋造林技術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覆蓋地表的方式有如下幾種:一是植物覆蓋,可以選擇用野草覆蓋在土壤上,在野草的上面再平鋪1層土壤;二是使用碎石塊覆蓋土壤,在土壤上均勻地平鋪1層石塊;三是在土壤上鋪設1層地膜,防止水分的蒸發[4]。
4.4 直播造林技術
如果沒有合適的樹苗,或者苗的質量不好,可以用直播造林技術來造林。秋季降水較多,可以將造林時機定在秋季。在下雨之后播種,有利于種子的生根發芽,提高發芽率。
4.5 事先處理根系
為了提高樹苗的成活率,要在栽種之前對樹苗進行更新處理,即蘸根,將根系浸泡在一定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中。
5 造林后的管理
為了改善一些地區的持續沙漠化,必須克服各種困難,堅持植樹造林。干旱地區的地質條件較為惡劣,造林工程難度較大,必須采用先進的技術來改善沙漠化土地。政府要重視干旱地區的植樹造林工作,成立一個特色的部門,時刻關注造林項目,并培養專業的人才。干旱地區的土壤沙漠化與長期的過度開墾有關,要加大植樹造林宣傳,讓廣大民眾都參與進來,一起為種植植被作貢獻。如果土壤的質量較差,要對土壤進行治理,改善土壤的條件,保護生態環境。
6 結語
為了改善干旱地區惡劣的環境,必須堅持植樹造林,勇于克服各種困難,不斷總結經驗,開拓新的技術,造出成活率更高的樹木,為祖國的生態保護作出一份貢獻。
7 參考文獻
[1] 郭忠明.西北高原區主要樹種造林技術探究[J].現代園藝,2017(9):45.
[2] 陳從容,王兵.在干旱地區的秋季闊葉樹種截干造林技術[J].西北農林,2016(9):6-12.
[3] 江坤坤,王志強,邢銀峰,等.在干旱地區的秋季針葉樹種容器苗造林技術[J].中國西部科技,2017,1(15):18-19.
[4] 張清,高大鵬,李勁松.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技術綜述[J].防護林科技,2013(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