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IP作為一種文化產業的優質內容資源,IP版權的保護與授權直接影響后續的產業鏈開發?,F有版權制度的滯后發展,使得其難以適應IP內容產業的文化生產方式。作為一種技術,區塊鏈“以去中心化、智能合約、時間戳”技術,為解決IP版權授權與運營提供了問題解決的技術之道;作為一種“價值去中心化”的創新理念,為版權授權與運營提供了思維和理念的新啟示。
[關鍵詞] 區塊鏈 IP版權 版權授權 運營機制
[中圖分類號] G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8) 05-0018-06
[Abstract] IP as a high-quality content resource of a cultural industry, IP copyright protection and authorization directly affect the follow-up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copyright system makes it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 of the IP content industry. As a technology, blockchain “decentralization, smart contract, timestamp”technology provides a solution to IP copyright authorization and operation; as an innovative concept of“value decentralization”, it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inking and ideas for copyright licensing and operations.
[Key words] Blockchain IP copyright Copyright authoriza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我國的知識產權分為版權和工業產權,版權即著作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權和商標權。時下熱議的IP主要是指著作權,即版權,作為一種文創產業的知識產權,IP是一種包含技術、法律、經濟的綜合性信息資源。價值導向和消費屬性極強的IP從“知識產權”概念中被獨立出來,深層原因是其背后文化生產的結構轉型,IP這一極具創新的話語概念是對長期以來互聯網產業和傳統版權產業關于“效率優先”和“許可優先”爭論的積極回應。
IP版權的保護與授權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經濟意義。文化層面,版權雖然屬于私權,但是不同于一般私權,能夠激發文化生產者的創造積極性,是文化繁榮的制度設計[1]。經濟層面,隨著大眾流行文化的助推、資本市場的介入以及商業化的運作,IP還表現為一種文化產業領域熱門的商業模式,即將優質內容資源作為入口集聚受眾,形成情感眾籌,進而利用粉絲經濟實現情感的貨幣變現[2]。顯而易見,IP版權的授權與運營對于繁榮我國版權產業,進而扭轉我國內容原創力的漠視化傾向,同時對于增強我國版權對外輸出以及彰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據《2017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的行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比2015年增長31.3%。其中,網絡游戲產業規模達1827.4億元,中國網絡文學產業規模為100億元,網絡視頻產業規模達到521億元,網絡音樂產業行業規模突破150億元[3]。
然而,云計算、轉碼技術、網絡聚合等新技術的出現,使信息傳播擺脫了傳統有形載體的限制,知識產權客體的無形性更為突出,網絡知識產權的可復制性被強化,抄襲、盜版等侵權行為更具隱蔽性。IP版權作為網絡知識產權的表現形式,也面臨著確權和授權方面的嚴重挑戰。IP版權中的侵權案件直接遏制IP內容產業的縱深推進和發展。根據統計,商標侵權的投訴在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這三種常見知識產權投訴中是最多的,其次是著作權領域[4]。
1 區塊鏈技術特性
目前,關于區塊鏈的定義尚未統一。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源于數字貨幣——比特幣,是一種通過塊鏈式數據結構驗證與存儲數據、通過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生成與更新數據、通過密碼學確保數據傳輸與訪問的安全、通過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編程與操作數據的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5]。技術層面,區塊鏈是一種融合密碼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知識而形成的新技術。從結構上看,區塊鏈核心是“區塊+鏈”,“區塊”是系統一定時間內加密的全部信息交流數據,“鏈”是每一區塊與下一區塊的連接關系,區塊鏈即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鏈式數據結構[6]。功能上,作為一個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和分散集權系統,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當前,區塊鏈應用研究已經從期貨、證券等金融領域拓展至教育、文化、藝術、健康等非金融領域。
1.1 去中心化實現信息協同共享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最本質的特征?;ヂ摼W技術賦權背景下,實現了信息交流的去中心化傳播,然而,互聯網交易活動依然需要依托第三方中介機構,其信任機制本質上是以中心結構作為價值鏈的核心。隨著互聯網的實際發展,第三方中介機構運營成本劇增,信息不對稱、陌生人信任、交易成本高等問題頻現,區塊鏈技術應運而生。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是利用分布式技術重建信任的一種網絡協議,信用是區塊鏈的最大價值,其在“信息去中心化”的基礎上,實現基于點對點通信傳播的“價值去中心化”。
區塊鏈技術采用分布式存儲,每個參與節點均擁有數據副本,某一區塊的數據的損壞不會影響其他區塊數據的完整性,這解決了長期以來互聯網交易中存在的信任問題。區塊鏈系統中所有數據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只要參與人知道節點位置并獲得密鑰都可以得知塊節點中存儲的數據信息[7]。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信息的協同共享。
1.2 智能合約提高交易效率
區塊鏈是完全開源的系統,通過提供靈活的腳本代碼系統,支持用戶創建高級的智能合約、貨幣或其他去中心化應用。例如,以太坊(Ethereum)平臺即提供了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以供用戶來構建任何可以精確定義的智能合約或交易類型[8]。其中,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是部署在區塊鏈上的可信共享的程序代碼,是“去中心化”的技術基礎,其為平臺搭建提供了極低的成本。智能合約作為一種嵌入式程序化合約,可以內置在任何區塊鏈數據、交易、有形或無形資產上,形成可編程控制的軟件定義的系統、市場和資產[9]。
1.3 時間戳技術下的信任機制
在經濟社會中,信用是交易雙方是否執行決策的重要參考工具之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之一[10]。時間戳(Time Stamping)和哈希樹根值(Merkle Hash Tree)是記錄數據的兩個重要指標,圖片、文檔、影音、游戲等數據在寫入時會進行哈希運算,每個區塊鏈都有一個唯一、對應的哈希,下一個區塊指向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因此,節點中前后相鄰的數據是相互聯動的,由此形成一個區塊鏈,如果要修改一個數據,就得修改所有數據,信息篡改成本極高,且區塊鏈新環境下,單一記賬模式轉變為全民參與的記賬模式,任一節點只有同時控制系統里50%以上的節點才能夠修改數據庫中的信息,由于交易必須要經過多次檢驗才能最終完成,且完全按照機器語言執行命令,解決了人們之間的交易信任問題。從這一層面來講,區塊鏈是一種信任機制,它創造了一種無需信任的數據交互環境。
2 區塊鏈有利于解決當下IP版權的問題
IP是一種通過整合優質內容資源,向高盈利、高附加值的電視劇、電影、游戲、創意商品等全媒體進行業態拓展的商業模式。資本要求IP最快兌現商業利潤的強烈訴求,使得現有版權制度與文化產業發展的沖突愈演愈烈,當前IP版權授權存在IP拆分授權過多、授權機制不完善、交易效率低以及版權認證困難等問題。區塊鏈為有針對性解決IP版權授權問題提供了技術取徑,有助于實現版權權利歸屬認定,實現版權交易的透明化,解決長期以來IP版權在保護和授權方面的痛點。
2.1 授權:區塊鏈有助于解決IP版權授權混亂問題
IP版權是一種綜合性的信息資源,因而IP版權授權混亂可從法律、技術、經濟三個層面尋求原因。首先,法律層面,互聯網迭代更新使得以前數字網絡時代為設計基礎的傳統著作權法面臨規制困境。IP網劇的版權合同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版權轉讓,即完整的財產權轉讓,合同簽訂后作者不再享有作品的版權;二是版權許可,即作者在許可期限后能夠回收作品版權。版權轉讓中,受轉讓人有權許可第三人對版權進行使用。這就導致衍生品IP再授權的版權問題,如唐人影視在取得《仙劍奇俠傳》版權方大宇資訊的電視劇改編權之后,未獲原著作權利人同意,將其出品的電視劇《仙劍云之凡》游戲改編權授權給了“紫龍互娛”《御劍情緣》,由此引發大宇資訊與唐人影視的版權糾紛[11]。而版權許可模式下,由于版權使用人對他人的侵權行為無法提出訴訟,也無權許可第三人使用版權,由此造成版權侵權案多發[12]。
其次,在技術層面,由于版權與科技創新關系密切,每一次科技創新都是版權財產權再開發的機會,主要表現為:新的財產權不斷出現;原有財產權利內容不斷擴大。在此背景下,相關版權法律的滯后使得版權授權面臨混亂困境。如隨著VR、AR技術的興起,IP內容的VR、AR改編成為新的版權論爭焦點。“增強現實(AR)圖書出版物存在著作權侵權風險,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由于我國著作權立法及相關制度的缺位”[13]。
第三,在經濟層面,隨著IP成為基于優質內容多介質開發的熱門商業模式,資本市場的過度追逐導致IP拆分授權過多,IP市場授權混亂成為不爭的事實。以《鬼吹燈》為例,盛大游戲在獲得《鬼吹燈》手游改編權后,出現了新動互娛聯合上海游趣、掌域科技以及云游控股公司等自稱原作者親自授權的侵權行為。
區塊鏈技術通過構建跨地域、跨行業、跨媒介形態的版權交易平臺,有助于形成IP版權授權的統一管理體系。區塊鏈版權交易系統中,版權作品每一筆交易都包含時間戳,用戶可以通過時間戳技術追溯到任意一項IP版權記錄與當前交易狀態,這有助于解決多方授權或者重復授權等問題。其次,區塊鏈借助智能合約實現版權自動交易,可以將版權交易規則以代碼形式寫入區塊鏈系統中,有助于實現IP產業鏈條單一媒介形式或者IP文本名稱、故事情節、人物角色等微版權授權問題。
2.2 用權:區塊鏈有助于提高IP版權交易效率
傳統版權產業的商業模式為依靠內容盈利,強調直接從許可中獲益,因此內容提供者堅持以排他性權利控制作品[14]。與傳統著作權注重內容屬性與作者權益的版權保護思維不同,IP版權強調商品屬性和經營開發[15]。IP不僅是一種泛知識產權概念,而且是一種內容生產經營理念,不同主體、不同媒介圍繞故事進行交互敘事,旨在為受眾提供互文性的故事體驗。因此,IP版權下的運作模式強調在IP文本創造伊始就將后續的衍生品開發環節考量進去,甚至不惜改動IP作品以契合后續的多介質開發?!痘ㄇЧ恰吩陔娨晞⊥杜牡耐瑫r,版權方慈文傳媒便將劇本提供給手游開發商天象互動,電視劇和手游的制作節奏幾乎是同步的。強調“效率優先”的IP版權與追求“許可優先”的傳統版權產業在商業模式上帶來的差異,使得傳統版權立法設計無法滿足互聯網產業的價值實現需求。
區塊鏈通過構建基于區塊鏈的IP版權管理平臺,能夠有效降低版權登記成本和版權交易費用。國外學者青木玲子(Reiko Aoki)通過設計知識產權許可模型,指出產權交易平臺可以降低用于搜索和識別現有知識產權的費用。此外,交易平臺能運用技術和法律上的專業知識協助許可權的轉讓,以減少過程中的復雜性[16]。
第一,區塊鏈技術消除了版權登記的繁瑣程序。我國現有的版權登記必須經由政府機構(各級版權局),從申請提交到獲得證書,一般需要一個月,且版權登記費用較高。區塊鏈技術可以即時進行作品記錄,作品創作與版權注冊可同步進行,極大簡化了傳統版權登記制度的繁雜程序,節省了時間成本。
第二,區塊鏈技術節省了版權信息查詢的時間成本。區塊鏈提供了一個IP產業鏈各方協同共享的生態系統。IP產業鏈成員以節點形式加入到區塊鏈系統中,構建一個協同共享的版權交易公共服務平臺,由于整個系統的運行規則是公開透明的,因而每一個交易主體都能查詢到版權交易的許可和轉讓情況等相關信息,以此減少交易信息的獲取成本,提升整體交易效率,且有助于避免版權糾紛。
第三,智能合約通過將法律規定寫入智能合約代碼中,實現在無人干預情況下完成版權作品的自動交易。數字作品區塊鏈網絡中的交易包括兩大類:創建智能合約與通過已部署智能合約接口產生消息調用[17]。其中,創建智能合約的過程就是在當前的法律體系下,針對IP版權的特性,將預設規則以代碼的形式封裝在區塊中,特別是獨立于著作權的私立規則,以此實現無人操作下的IP版權自動交易。這不僅確保了IP版權可以在創作的任意時段進行交易,而且可以根據具體的版權用途進行交易,極大降低確權和售權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避免版權作品使用混亂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基于智能合約的利益自動分配實時結算,真正實現了讓利潤回歸給內容創造者。美國NKOR公司正計劃構建一個保護創作者影音和圖像作品的區塊鏈平臺,創作者進行注冊后,能夠利用此平臺實現追蹤非法下載的版權侵權行為[18]。
2.3 版權經營:借助“區塊鏈+大數據”進行IP內容的精準營銷
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傳媒產業的重要資產,借助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及時對產品和銷售過程進行優化。數據“不再僅僅是對客觀現象的記錄或紛繁無序的數值,而是帶著特殊意義和價值”[19]。人們通過對作品內容、作者、媒介形態、企業品牌以及客戶等大數據的分析和整合來創造和定制新的內容。“這些大數據能夠反映出不同媒介渠道下的受眾群體的差異化需求,是構筑和開發IP衍生產品‘長尾市場的資源保障”[20]。然而,由于受到技術、數量體量、人才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內容產業中普遍存在“內容”和“數據”兩張皮現象。而區塊鏈技術下信息不可篡改以及去中心化的數據共享等特性,可以讓大數據得到最大化的價值釋放。
第一,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大數據分析中的數據真實性和共享問題。區塊鏈技術中信息不可篡改、可溯源性能夠保證大數據的真實可靠。第二,IP產業鏈成員以節點形式加入到區塊鏈系統中進行數據共享與交易,可以極大豐富數據信息,對于實現精準營銷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數據日益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基于經濟利益方面的考慮,具有數據優勢的企業不愿意公開所掌握的數據,由此導致“數據孤島”現象。IP的產業鏈整合與延伸依賴于對粉絲的價值取向和情感演繹的迎合,不同媒介渠道的粉絲數據“融通共享”對于精準營銷具有重要價值。針對上述問題,區塊鏈可以解決企業擔心數據公開的顧慮,依靠區塊鏈技術“公鑰”和“私鑰”密碼技術,數據訪問只對那些獲得授權的使用者開放,有效保護了數據的私密性。
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屬于計算機底層技術,大數據技術主要是數據的搜集、挖掘與分析。由于大數據技術和區塊鏈技術是相互獨立的互聯網技術,兩者的相互融合首先需要解決技術對接問題,可以將大數據技術作為載體,開發出一套符合區塊鏈技術的程序與接口,實現區塊鏈技術與大數據平臺的嫁接與融合[21]。
2.4 版權生態:區塊鏈通過利益激勵機制優化IP版權生態
活躍的參與文化是社群經濟得以成功運作的邏輯起點。IP多場域開發的運作邏輯是粉絲經濟,這使得IP版權需要最大限度調動粉絲參與性,IP版權從固定狀態轉變為即時開放狀態:從過程看,IP版權創作沒有終點,只有過程;從創作者來看,IP版權生產者來源多樣化。
當下的IP文本強調眾多粉絲的“協同共創”。然而,粉絲參與IP內容的文本生產多是一種基于自身旨趣的自發行為,由于缺乏一種文本生產的激勵機制和聲譽系統,難以獲得長久發展,受眾與IP文本是一種低粘度的“弱連接”行為。區塊鏈技術能夠自動記錄每個創作者的內容貢獻比例并平等支付報酬,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粉絲協同創作的效率,而且可以形成可持續的“協同生產”模式,最終將松散的、不穩固的“弱連接”關系轉化為可持續的、利益激勵的“強連接”行為。
此外,通過分析利益激勵機制下的交易數據,可以真實評估IP版權的市場價值,使IP市場回歸公平和理性。我國學者韓順法指出,文化資產的市場價格受投資屬性與投機屬性的共同影響,投資屬性看重文化產權的使用價值,投機屬性則指利用投機性價格操縱實現溢價收益[22]。由于我國版權市場競爭處于初級階段,版權保護和交易機制不完善,資本角力下,由市場自然形成的IP版權價格時常處于非理性狀態,存在一定程度的資本投機操縱的行為,這不利于文化產權市場應有功能和價值的發揮。北京大學學者陳永偉以知識產權為例,認為區塊鏈技術“通過掌握所有知識財產的引用和被引用狀況,并利用算法機制計算出該知識財產的質量,有助于評估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 [23]。區塊鏈上作品所有權、成文記錄、流轉記錄均具備可溯源性,創作者通過在區塊鏈系統中將作品廣播給其他節點,分享者通過捐贈、購買等形式承認作品的價值,通過一定的算法對作品的信任積分進行動態管理,這樣可以形成對于IP價值的受眾評價數據,以此作為IP市場價值評估模型的重要指標。
3 區塊鏈新環境下IP版權運營須注意的問題
雖然金融、物聯網、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開始開發基于區塊鏈的應用,然而由于區塊鏈技術底層技術不成熟,目前仍面臨著技術與法律方面的問題。
3.1 版權經營問題
在區塊鏈“價值去中心化”的內在邏輯下,IP版權經營應以版權經營取代版權保護的固化思維,此外,從IP跨媒介敘事角度來看,各傳播介質發揮各自藝術表現特質構建出宏大的互文敘事體系,因此,IP版權開發應從版權單一授權轉變為版權共享的思維取徑。
一是IP版權保護轉變為版權開發。傳統著作權客體是有形物質,復制傳播具有一定成本,因而采取保護為主的思維取徑。數字網絡技術促使著作權的擴張,改變了誕生于前數字網絡時代的著作權法的設計基礎和保護機制,數字著作權具備徹底的非競爭性。因而,需要轉變思維,采取以授權為中心的整體性著作權實現機制[24]。數字化時代版權人權利的實現不僅在于能夠減少多少侵權,還在于能增加多少授權[25]。IP版權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資產,蘊含著巨大的財富價值,IP授權不僅能夠用市場的方式解決權利人的利益問題,而且版權產業的強大,能夠帶動文化產業的聯動開發,對于增強我國版權對外輸出以及彰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是單一授權轉變為版權共享。從跨媒介敘事角度,IP旨在發揮各媒介形態優勢構建一個互文的、不斷擴散的敘事體系,以此實現粉絲情感的價值變現。從這個視角,應該將IP視作一種共享資源,在資源擁有者和資源需求者之間實現使用權共享,進而在全產業鏈模式下共享紅利。如互聯網巨頭阿里提出開放的版權戰略,與合作方共享版權,試圖聯合產業鏈各環節實現對版權的縱深拓展,通過打造開放式的商業生態形成全媒體產業鏈的一體化運作,最大化版權價值。
3.2 區塊鏈技術本身難題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對數據存儲具有較高的要求,每一筆記錄和交易數據會被廣播給全網節點進行驗證,而且任何想要進行數據存儲的用戶都需要下載并存儲承載所有資源信息的數據包,意即區塊鏈系統的所有在網節點都持有區塊鏈的所有區塊記錄,節點存儲的區塊鏈數據體積會越來越大,存儲和計算負擔越來越重[26],重復的數據存儲將造成較為嚴重的存儲資源浪費。對此,國外學者亞歷山大·薩維耶夫(Alexander Savelyev)針對區塊鏈系統中的數字內容存儲問題,指出將版權作品存儲在區塊鏈系統之外(off-chain)或是可行之策,但必須解決區塊鏈數據與相關版權作品的聯接[27]。不僅如此,區塊鏈的信任機制是通過提高算力的方式解決的,由此導致較高的電子能耗成本,版權作品的數據加密和哈希運算等需要大量的算力,無疑造成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行為。
此外,區塊鏈技術與當前法律體系存在沖突。區塊鏈雖然可以在技術上為維護版權提供電子證據,但在司法實踐中,區塊鏈平臺提供的版權證明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我國也沒有區塊鏈注冊登記版權所有權和交易電子證據的相關規定[28]。因此,當前區塊鏈技術在版權維權環節,只能扮演輔助和補充角色。
區塊鏈作為一種適應社會需求的新技術,有助于解決當前IP版權的確權、授權、用權等問題。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區塊鏈存在一些技術本身以及版權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因此,在發展技術的同時,應該以市場應用為導向,以版權相關理論為基礎,推動建設技術、法律實踐以及版權市場動態均衡的利益機制。
注 釋
[1]齊崇文.論公共文化服務中數字版權的實現[J].出版科學,2017,25(5):15-18
[2]陳維超. IP熱背景下版權經營的變革與創新[J].科技與出版,2017(9):69
[3]孫悅.2017年中國版權發展及熱點問題回顧[J].新聞戰線,2018(1):33
[4]孫玉榮. 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2):23
[5]王發明,朱美娟.國內區塊鏈研究熱點的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雜志,2017,36(12):69
[6][26]李董,魏進武.區塊鏈技術原理、應用領域及挑戰[J].電信科學,2016,32(12):20-24
[7][10][21]劉海英.“大數據+區塊鏈”共享經濟發展研究:基于產業融合理論[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1):93-94
[8]Ethereum White Paper. A next-generation smart con- tract and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tform [EB/OL].[2017-02-10]. https://github.com/ethereum/wiki/wiki/White- Paper, November 12, 2015
[9]袁勇,王飛躍.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自動化學報,2016,42(4):485-491
[11]《仙劍奇俠傳》電視劇糾紛始末,一場關于IP的爭奪[EB/OL].[2017-01-24]. http://www.sohu.com/a/125041886_
162522
[12]魯昱暉.危機與突圍“網文劇”版權問題初探[J]. 編輯之友,2016(4):89
[13]喬宜夢.增強現實圖書出版物著作權侵權風險及應對:兼評《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J].編輯之友,2018(3):92
[14]熊琦.網絡版權保護十年產業與制度的相生相克[J].電子知識產權,2016(10):11
[15]郝婷. 跨媒介傳播作品版權授權的流程機制及困境:基于我國媒介IP改編市場的考察[J].中國出版,2017(16):48
[16]Aoki R, Schiff 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learinghouses: The effects of reduced transaction costs in licensing[J]. Information Economics & Policy, 2010, 22(3):218-227
[17]李悅,黃俊欽,王瑞錦.基于區塊鏈的數字作品DCI管控模型[J].計算機應用,2017,37(11):3282
[18]Laurie Sullivan. NKOR Creates Blockchain For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ontent Creators[EB/OL].[2017-12-27]. https://www.mediapost.com/publications/article/312210/nkor-creates-blockchain-for-copyright-infringement.html
[19]黃升民,劉珊.“大數據”背景下營銷體系的解構與重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34(11):13-20
[20]資武成,方卿.基于大數據的出版企業IP運營策略研究[J]. 科技與出版,2017(5):99
[22]韓順法.文化產權市場的形成動因與發展趨勢[J].文化產業研究,2017(1):71
[23]陳永偉.用區塊鏈破解開放式創新中的知識產權難題[J].知識產權,2018(03):78
[24]梅夏英,姜福曉.數字網絡環境中著作權實現的困境與出路:基于P2P技術背景下美國音樂產業的實證分析[J].北方法學,2014,8(2)45-58
[25]華鷹,譚玲.數字環境下版權利益失衡及平衡機制的構建[J].編輯之友,2016(7):96-99
[27]Savelyev A. Copyright in the blockchain era Promises and challenges[J]. 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 2017:12
[28]賈引獅.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網絡版權交易問題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8(7):96
(收稿日期: 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