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世紀以來中國小說英譯出版現狀、問題及對策

2018-10-12 08:38:32李巧珍黨爭勝
出版科學 2018年5期

李巧珍 黨爭勝

[摘 要] 自新世紀初國家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以來,中國文學在英語世界依然處于邊緣地位,文學作為文化的核心載體,極大地制約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本文對2000—2017年中國小說英譯出版進行研究,探索傳播效果不佳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對策,提升中國文學在普通讀者中的影響力,推動中國文化更有效地“走出去”。

[關鍵詞] 中國小說 英譯出版 “走出去”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8) 05-0103-05

[Abstract] Chinese literature has remains in the peripheral position in the Anglophone worl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ing Out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As the primary embodiment of culture, Chinese literature has greatly impeded its cultures going out. Based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fiction between 2000 and 2017,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 of their poor reception and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enhancing their influence on the ordinary readers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going out”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Chinese fiction English publishing Going out

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趨擴大。根據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和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均位居第二,僅次于美國。然而,談及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海外受訪者認為中餐、中醫藥和武術最具代表性,選擇比例分別為52%、47%和44%,文學僅占10%,在17個元素中位列倒數第二[1]。可見海外對中國文學的認可度并不高。文學是文化的精髓,中國文學“走不出去”,意味著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未“走出去”。小說作為當今世界主流的文學體裁,對新世紀以來中國小說的英譯出版進行研究十分必要,探索現階段傳播不力的根源,據此提出對策,促進中國文學和文化更好地走進英語世界。

1 中國小說英譯出版現狀

本文對2000—2017年間出版的中國小說英譯本進行統計,包括出版社出版的紙質書和電子書,僅限首版首印。中國小說包含中國大陸、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的中文小說。海外華裔作家創作的中文小說未統計在內,海外華裔文學是否屬于中國文學在學界尚存爭議。筆者認為海外華裔作家長期旅居國外,在異國文化空間進行創作,其作品無論是詩學特征還是所體現的文化,都已經不屬于純粹的中國文學了。

1.1 譯作出版數量在時間分布上,整體呈上升趨勢,2008年以后,增速明顯

按照上述統計原則,共統計中國小說英譯作品359部。20世紀百年間英譯的中文小說譯本共計580部(該統計含海外華裔作家創作的中文小說譯作)[2]。新世紀以來出版的中國小說譯本數量幾乎達到20世紀百年間的三分之二。譯作出版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08年以后譯作數量突飛猛進,2015年達到頂峰。從2000年至2007年,平均每年出版12部;從2008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出版26部。2008年以后中國小說英譯出版急劇增加,一方面與中國政府自2004年起啟動的一系列翻譯資助項目有一定關系;另一方面,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世界各地都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這也促使國外出版社關注中國文學作品。

1.2 譯作出版就地域分布而言,國外出版社占據主導地位

哪些國家的出版社在出版中國小說英文譯作?統計原則以出版社所屬的國家為主,某些跨國出版集團如企鵝在其他國家出版的圖書,也歸入英國。美國出版155部、中國出版84部、英國出版56部、中美聯合出版49部、其他國家共出版15部,所占比例如圖2所示。

由此可見,新世紀以來,中國小說英譯主要以國外出版社為主,中國出版社出版的譯作不到四分之一。據王穎沖編纂的20世紀中文小說英譯書目列表,從1900年到1948年中文小說英譯主要依靠國外出版社;1949年到1976年,中文小說的英譯又以中國出版社為主;1977年到1999年,中國出版社和國外出版社幾乎各占一半。新世紀以來,中國小說的英譯出版重心又轉向國外出版社。從國內出版史來看,由中國本土出版社出版的譯作,如從1981年開始出版的《熊貓叢書》終因銷路不暢而被迫停止,負責此叢書的中國文學出版社于2000年被迫撤銷。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對翻譯作品重點資助由國外出版社出版的譯作。

1.3 國外出版社以商業出版社為主,學術出版社退居次要地位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英譯主要還是面向專業研究者和對中國、中國文學有興趣的讀者,離商業出版之路尚有距離”[3],可見20世紀中國小說的英譯主要依賴國外學術出版社。新世紀以來,這一趨勢出現逆轉。在國外出版社出版的226部譯作中,學術出版社出版的譯作共計77部,約占三分之一;商業出版社出版的譯作共計149部,約占三分之二。可見新世紀以來,國外中國小說英譯出版以商業出版社為主。

商業出版社占據主導地位,說明中國文學的讀者不再局限于大學里的學者,逐漸地走進普通讀者的視野。對于商業出版社而言,依靠圖書銷量盈利是其主要目的,雖然商業出版社出版的總量較多,然而較為分散,較少有出版社系統地出版中國小說英譯本。僅有7家商業出版社出版的譯作在5部以上,其他商業出版社出版的譯作大多在2部以下,說明中國小說譯作目前在市場上的讀者群小,大規模出版無法盈利。

1.4 中國當代小說成為出版界的主流

新世紀以來出版的359部英譯小說中,其中古典小說27部,現代小說14部,當代小說318部。當代小說主要以改革開放以來的當代文學為主。可見,國內外出版界都重點關注中國當代小說。從國外來看,中國古典文學一直是國外漢學界研究的重點,對中國當代文學了解甚少,而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的飛速發展,他們想通過當代文學來了解中國當代的社會文化。從國內來看,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設立的翻譯資助工程,除了“大中華文庫”以外,都側重資助當代文學英譯,以此來消除國外對當代中國的誤解和偏見,展示當代中國的新形象。

1.5 譯作在普通大眾讀者中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針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力,現有的研究主要從圖書的銷量、圖書館的館藏量以及學術期刊的書評來判定。銷量和館藏量是宏觀層次上的評價標準,體現影響的廣度。讀者評論是微觀層次上的評價標準,體現影響的深度。學術期刊的作者和讀者對象是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不足以說明在普通大眾讀者中的影響力。

為了調查中國小說譯作在普通讀者中的影響力,筆者對全球影響最大的書評網站好讀網(Goodreads)進行調查。好讀網成立于2006年,2013年被亞馬遜收購,其讀者評論現已成為普通讀者購書的重要參考。筆者對譯作的評星級人數以及發表評論的人數于2018年8月27日進行統計。一般而言,對書評級的人都閱讀過該書,發表評論的人說明該書對其有深刻影響。統計結果發現:38%的譯作無人評論,33%的譯作評論人數在10以下,評論人數在100以上的譯作僅占7%。說明大部分譯作在普通讀者中的影響微乎其微。

2 問題根源

2.1 中國出版社主導的輸出模式極大地制約了傳播效果

中國出版社主導的輸出模式即譯什么、由誰譯以及怎么譯主要由中方來確定。它主要包括中國本土出版社、中國海外出版社以及中美聯合出版的圖書。這三類出版社共出版133部,占據小說譯作出版市場的37%,出版后在國外學術期刊、新聞媒體上的評論幾乎為零,好讀網上僅有少量書獲得零星評論。

在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由中國出版社主導出版的譯作呈現叢書化趨勢,數量多,影響力小。此種輸出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客觀全面地獲悉國外讀者市場的需求,往往把輸出方認為最優秀的作品推出去,與接受方的需求發生了沖突。此種輸出模式出版的譯作以中短篇小說集為主,在西方普通讀者中基本沒有市場。在譯作后期的宣傳銷售上,大部分未能融入國外主流的銷售渠道。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和美國卓聯出版公司(Better Link)合作出版的譯作雖然借助國外的主流銷售渠道營銷,然而版權屬于中國,作品和譯者的選擇都由中方負責,所選作品多局限于上海作家,譯者以母語為漢語的人為主,這種以中國為主的中美合作極大地制約了傳播效果。

2.2 國外主流新聞媒體夸大中國小說的政治性,忽視其文學性

國外主流新聞媒體對于中國小說譯作的評論,主要關注作者對于作品中的政治歷史事件的態度,而對其藝術特色或者視而不見,或者用西方小說標準來貶低中國小說的藝術價值。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后,西方主流媒體不從文學角度去評判莫言是否值得擁有這個獎,而是從莫言的政治態度來評判。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在《紐約書評》中發文質疑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他批評莫言體制內作家的身份,對其作品中對“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戲謔式的處理手法極為不滿,他批評莫言“沉迷于瘋狂,無視災難”[4]。英國漢學家藍詩玲(Julia Lovell)在《紐約時報書評》上評論莫言的《蛙》,認為該書掩蓋了1959—1961年大饑荒的真正原因[5]。

在國內被禁的書成為國外新聞媒體評論的重點。這些禁書僅占出版總量的4%,大部分文學價值并不高,之所以被出版商選中,完全因為禁書頭銜的商業效應,滿足西方讀者的獵奇心理。這些禁書被英譯出版后,西方新聞媒體競相報道,誤導西方讀者,使其讀后滿足了對中國極權社會的想象,加深了對中國作品文學性較差的偏見。

作家賈平凹曾說過:“如果從一個外人的眼光看,是要看到中國故事中的政治成分、宣傳成分,是要看到中國文學中被批判的那些黑暗的、落后的、兇殘的、丑惡的東西,但更需要看到在這種政治的、宣傳的、批判黑暗的、落后的、兇殘的、丑惡之中,發現品鑒出真正屬于文學的東西,真正具有文學品格的作家的作品”[6]。目前國外新聞媒體對中國文學的評價完全是作為一個外人身份的政治性解讀,這種偏見誤導了普通讀者,削減了中國文學作品的吸引力。

2.3 中國小說和英語小說詩學特征上的差異阻礙了普通讀者的接受

中西小說由于歷史文化傳統不同,在詩學特征上存在較大差異。中國小說往往篇幅較長,情節發展上枝節較多,表達方式上重復較多,受史傳傳統的影響,偏重人物行動敘事,輕視人物心理描寫等,這些因素阻礙了國外讀者的接受。國外出版社常根據普通讀者的審美需求,刪減或者修改原作,如《狼圖騰》英譯本刪掉了原作近三分之一的內容。《三體》的譯者劉宇昆(Ken Liu)在譯者后記中提到,中英小說語言和文化方面的差異相對容易解決,最棘手的是中英小說文學手法和敘事技巧上的差異[7]。

早在晚清大量翻譯英語小說時,中國學者已明顯意識到中英小說在詩學特征上的差異。晚清翻譯家徐念慈曾言:“我國小說,起筆多平鋪,結筆多圓滿;西國小說,起筆多突兀,結筆多灑脫”[8]。如今的當代小說仍受傳統平鋪敘事的影響,無法適應英語讀者的審美需求。誠如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所言:“大部分的中國小說一開始就是長篇大論,不是介紹一個地方就是把開頭寫得好像是學術著作的序文,可以吸引國內的讀者,但對英文讀者來說,可能會造成一個隔閡,讓他們立即失去繼續讀下去的興趣。”[9]美國漢學家白睿文(Michael Berry)在翻譯《長恨歌》時,尊重原作的敘事模式,不增不減,曾遭到二十來家美國主流出版公司的拒絕,最后經其老師王德威推薦,才得以在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拒絕原因部分在于小說第一章是冗長的描述上海弄堂、鴿子這類的內容,不符合西方讀者的閱讀習慣;部分在于小說篇幅太長,譯稿初稿有700頁,有的出版社甚至建議刪減為250頁[10]。

2.4 中國小說譯作讀者群體小有歷史原因

在歐美市場,中國小說讀者人數較少,而日本小說卻在不喜譯作的歐美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藍詩玲曾在《衛報》上撰文稱,這與冷戰有較大關系。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為了抵制共產主義的中國,重塑戰后日本形象,美國出版商克諾夫(Knopf)通過仔細篩選和翻譯日本現代小說,著手推銷日本溫和、異域、唯美之影像[11]。三島由紀夫和川端康成的作品進入企鵝經典文庫系列,這為后來村上春樹等日本作家的流行鋪平了道路。而與此同時,中國文學被歐美塑造為政治宣傳性材料,是學者們研究中國的資料,很難走進普通讀者的視野。

進入新世紀以來,雖然中國的文學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大的商業出版社也開始出版中國小說的英譯本,然而中國小說銷售遇冷,這與現階段普通讀者對中國文學、文化的接受能力有關。謝天振教授認為“當今西方各國的中國文學作品和文化典籍的普通讀者,其接受水平相當于我們國家嚴復、林紓那個年代的閱讀西方作品的中國讀者”[12],而與晚清中國主動引進西方小說不同,目前西方沒有迫切閱讀中國小說的內在動因。商業出版社的關注是中國文學走進普通讀者的一個很好的起點,中國文學的讀者群需要時間慢慢來培養,目前處于起始階段,出版社需要有耐心,作家需要有信心。

3 對策建議

3.1 在出版方面鼓勵接受方主動引進模式

在當今西方文化占主導地位的世界文化格局中,由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的主動輸出步履維艱。因此要繼續鼓勵國外出版社出版,削減國內出版社的出版量。國外出版社在了解圖書市場讀者的需求和圖書后期的推廣上,具有先天優勢。國內出版社可減少出版數量,打造精品出版。中外合作出版需要以國外出版社為主導,由外方確定譯作、譯者等,中方起輔助作用。

鼓勵國外出版公司到中國設立分支機構。企鵝出版社于2005年成立企鵝(北京)咨詢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在中國設立分部的出版公司,推動了《狼圖騰》的英譯出版,企鵝中國現已出版中國小說譯作10部。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集團于2006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加速與中國出版社的合作,已出版12部中國小說譯作。中國在海外成立的出版公司如長河出版社(Long River Press)和中國時代出版公司(CN Times Books)共出版中國小說譯作4部。在中國小說譯作出版上,國外出版公司在中國設立分部屬于接受方主動引進,而中國到國外設立海外出版社屬于輸出方主動輸出,前者比后者出版的數量多、影響力大。

3.2 重視通俗文學,增強在普通讀者中的影響力

晚清時的翻譯小說推動了中國文學和文化的變革,然而當時所選擇的西方小說以言情小說和偵探小說為主,并非名家名著。陳平原曾言:“我倒懷疑當年倘若一開始就全力以赴介紹西洋小說名著,中國讀者也許會知難而退,關起門來讀《三國》、《水滸》。”[13]葛浩文曾以瑞典文學“走出去”最成功的例子——犯罪小說家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的作品為例,質疑“嚴肅文學是否為一個國家唯一應該向外傳播的類型?”[14]。嚴肅文學的讀者在世界各地都是小眾,中國的嚴肅文學在英語世界的讀者更是小眾中的小眾——學術機構里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中國文化若想通過小說“走出去”,需要依賴有普通大眾讀者市場的通俗小說。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犯罪小說、科幻小說、諜戰小說、武俠小說等通俗文學的翻譯比重上升,部分譯作在普通讀者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以好讀網上的評論為例,排名前三位的小說是《三體》三部曲,《三體》第一部的評級人數目前達到五萬以上,發表評論人數達到八千以上。

國家目前資助的小說側重于有較高文學價值的嚴肅小說,嚴肅文學代表了文學創作的高度,通俗文學代表了文學接受的廣度。國家應推動哪些小說“走出去”,似乎應以作品的質量而定,而不應囿于作品的類型。目前英語學界認為中國的嚴肅文學沒有達到他們的高度,而就目前西方普通讀者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程度而言,淺顯易懂的通俗文學更能贏得普通大眾讀者,國家對翻譯的資助可向一些優秀的通俗小說傾斜。

3.3 根據普通讀者的審美需求,適度地對原作的詩學特征加以修改

在新世紀以來出版的中國小說英譯本中,根據好讀網評級和評論人數,《狼圖騰》英譯本排名第5,《長恨歌》英譯本排名第52,二者均在2008年出版,在普通讀者中的影響力,前者遠遠超越后者。中國小說英譯是尊重原作詩學特征的《長恨歌》模式還是適應西方讀者審美需求的《狼圖騰》模式?這個問題早在晚清大量譯介西方小說時就有了明確答案。晚清時許多譯者為了適應中國讀者的口味,用中國傳統的章回體來翻譯西方小說,改變西方小說的敘事模式,比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在翻譯美國小說《回頭看》時,將原作的倒序模式改為當時中國讀者所熟悉的順序模式[15]。傳播中國文化的核心是講述中國故事,以什么方式講述最有效?應該尊重接受者的閱讀習慣。就現階段西方大眾讀者的接受能力而言,有必要對原作做出適度的調整。

3.4 數字時代充分發揮國外網絡媒體普通讀者書評的作用

國外主流新聞媒體對中國小說譯作的評論,出于意識形態的偏見,誤導了一部分讀者。中國文學“走出去”,更多地依賴普通讀者的評論。在新世紀數字時代,讀者通過網絡媒體發表的書評直接影響書的銷量。新世紀成立的預讀網(NetGalley)和好讀網已成為出版商比較關注的書評網站。出版商從在預讀網上索書的讀者中挑選部分讀者,允許他們在紙質書出版之前免費閱讀電子版,來獲取其評論。好讀網也有出版商和作者免費贈書項目,從索書的讀者中隨機挑選贈送對象,免費發送電子書或者紙質書。目前國家的翻譯資助項目主要資助譯者,在譯作后期的宣傳上也可以資助書評網站的贈書項目,資助出版商發放更多贈書,為該書贏得關注和評論,促使一些真正優秀的譯作在普通讀者中贏得市場。

4 結 語

中國的文學、文化“走出去”是一個涉及作者、版權代理人、譯者、出版社以及接受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復雜工程。新世紀以來,由于中國政府資助,譯作數量顯著增長,然而影響力依然有限。需要繼續推進接受方主動引進模式,依賴國外出版社,重點提升中國文學在普通讀者中的影響力,譯作應適應普通讀者的審美需求。鑒于中國文學在英語世界圖書市場依然處于邊緣地位,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家對于文學出版的資助依然要繼續進行。在翻譯資助項目上,以當代長篇小說為主,可適當向通俗文學傾斜。

注 釋

[1]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傳播戰略研究室. 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中文版)[EB/OL]. [2018-03-10].http://www.chinacics.org

[2][3]王穎沖. 透鏡下的中國之“像”:中文小說百年英譯研究[D]. 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36,88

[4]Link P. Does This Writer Deserve the Prize?[J].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012(19):22-24

[5]Lovell J. Missing Children[N].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2015-02-08

[6]賈平凹. 解讀中國故事[N]. 文藝報,2015-07-03

[7]Liu Cixin. The Three-Body Problem[M]. Ken Liu(trans.). New York: Tor Books, 2014:397

[8][13][15]陳平原.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46,107,41

[9][14][美]葛浩文著;林麗君譯.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N]. 文學報,2014-07-03

[10]季進. 當代文學:評論與翻譯:王德威訪談錄[J]. 當代作家評論,2008(5):68-78

[11]Lovell J. Great Leap Forward[N]. The Guardian, 2005-06-11

[12]謝天振. 中國文學走出去:問題與實質[J]. 中國比較文學,2014(1):1-10

(收稿日期:2018-04-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三级网站|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99性视频|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欧美日韩第三页|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综合天天色|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 久久福利网| 亚洲人妖在线| av在线手机播放|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 成年人国产视频|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婷婷亚洲视频| 午夜爽爽视频|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亚洲第一视频区|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99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无码37.|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日本三区视频|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99精品影院|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91色|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亚洲二区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97se综合|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9热精品久久|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永久毛片在线播|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综合久久| 亚洲性网站|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