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建文

在中國,小姐妹們瘋狂自拍的基本的修圖思路是這樣的:磨皮美白,加個濾鏡,調整畫幅。然后迎來最為關鍵的一步:放大眼睛。亞洲人眼睛小,已經成了一種特色。相對于歐美人的深邃大眼,亞洲人為啥普遍眼睛小呢?
說到亞洲人眼睛的生理結構特點,要追溯到東亞人的起源上去,許多跡象表明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東亞人與蒙古人種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從DNA測序結果看,生活在內蒙古朱開溝的古代居民在基因上與現代內蒙古人群有明顯的連續性。考古學家對河北陽原姜家梁、陜西臨潼姜寨等地人類殘骸的骨骼測量,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新石器時代的古代中國居民大部分(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江淮地區)歸屬于蒙古人種。
典型的蒙古人種有著黃皮膚、黑眼睛、扁平大臉,明顯的內眥贅皮包住了眼角,厚重的眼皮脂肪、顯著的單眼皮。一萬多年過去了,現如今大多北方的中國人依然遺傳了老祖宗的長相,保留著老天給予的小眼睛。而這些特征都是為了更好的保持眼部溫度,便于在極寒環境中生存。
很多中國人眼睛小,但眼珠并不小。對絕大多數地球人來說,眼球前后徑的長度都在24mm左右,沒什么大小之分。但露出的眼珠部分越多,眼睛就越大。
亞洲人的眼皮,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厚。同比歐洲人0.3mm的眼皮厚度,亞洲人整整有0.8mm。這多出來的0.5mm脂肪全方位無死角填滿了我們眼周的每一處凹陷,這就是大多數中國人沒有眼窩的原因,也是看起來眼小最直接的原因。
腱膜前脂肪團可以說是“亞洲厚眼皮”的罪魁禍首。人要想睜開眼睛,主要靠的就是上眼皮的提肌的力量,這層肌肉的前部就是腱膜。雙眼皮是幸運兒,他的腱膜會繼續延續,一直長到與上眼皮的皮下組織融合。當他睜開雙眼,多延續出的這部分腱膜會對皮膚造成牽拉,形成一道自然褶皺,形成了“雙眼皮”。但50%的亞洲人的腱膜長到瞼板前就打住了,成了單眼皮。
和歐洲人相比,亞洲人腱膜上的脂肪團不僅長得多,位置很低。這部分一厚,直接意味著上眼皮子更容易向外凸起,變成俗稱的“腫泡眼”。厚實的眼皮脂肪從垂直方向縮短了眼睛的高度,而內眥贅皮從水平方向縮短了眼睛的長度,就造成了全方位的小眼睛。
當然,眼睛大不大除了要看眼珠能露出來多少,還要看一樣關鍵的東西——臉。
根據2010年同濟醫學院在全國的調查,中國漢族人50%以上屬于“超闊面型”,另有33.9%屬于闊面型、11.4%屬于中面型,只有4%左右的人屬于狹面或超狹面型。也就是說,更多的人因為臉大,使自己的眼睛看起來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