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國際合作處,北京 100038)
日本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島國。該國政府十分重視應急響應體系的建設,建立了高效的預警避難系統和防災教育體系。最近,日本國土防災技術株式會社開發了一款名為“避難行動游戲”(Evacuation Activity Game,EVAG)的災害情景模擬游戲,并發布了相應的公眾防災教育宣傳材料。從這款游戲中,不僅可以看出日本在不斷探索新科技應用于災害預警預報、減災救災領域所做出的努力,還可從側面領略日本公眾防災教育模式的多樣化。
EVAG游戲是一款防災教育工具,旨在使公眾在真實場景中體驗和了解避難行動。首先,參加游戲的人員要從游戲提供的各種角色中選擇一個與自身身份不同的角色,并在災害風險(如山體滑坡、洪水、泥石流等)不斷升級的緊急避難情景中履行自己的角色任務。該款游戲除了提升人們對災害風險的認知外,還能深化參與者對社區內其他人群情況的了解,提高其對互助救援和社區避難援助重要性的認識。目前,該游戲只開發了暴雨災害版本,后續將開發海嘯版本和地震版本。
游戲材料包含以下物品:游戲指南手冊、城鎮地圖、25張角色卡、96張避難卡、92張求助卡以及其他有用的卡片和材料(見圖1)。

圖1 游戲材料說明
日本國土防災技術株式會社是日本國土防災減災技術與施工領域規模最大的企業,已有52 a的歷史,在防災減災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成果,同時不斷探索新科技在災害預警預報、減災救災領域的應用。作為最佳案例之一,該款游戲中處處體現和融入了科學的設計理念和專業技術內容。例如在記錄游戲者避難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和采取的行動時,就設計了一個基于決策模擬的工作表單(見圖2),表單中左側一列是災害增加的風險級別,根據不同的災害等級,角色可以選擇是留在家中還是進行避難,并根據不同的場景選擇需要尋求的幫助,選擇不同、尋求的幫助類型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模擬結果。這一基于決策模擬算法而形成的科學避難模擬推演方式能直觀展示災害來臨時公眾避難選擇會產生的結果,效果更為直觀,公眾易于接受。

圖2 決策模擬工作表

圖3 模擬結果分析
同時,針對避難行動的時機和采取的方式是否合理,也有相應的分析模版(見圖3),從模擬行動的步驟、災害進展情況、公共信息發布情況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結合模擬推演結果進行總結分析,通過培訓人員的講解,向公眾解釋面對不同狀況下的災害,公眾的避難選擇如何達到最佳避難效果,盡可能減少損失,進一步加深公眾的避難救災意識。
游戲參與者被分成若干小組,在災害中模擬避難行動。游戲時間為90~120 min。每個小組是根據虛擬的“災害避難行動小鎮”的災害風險類型來劃分的[1]。參與者獲得一張角色卡,卡片上標注了該角色的性別、年齡、家庭成員、職業、健康狀況、鄰里關系以及生活現狀等。隨著游戲的開展,游戲協調員向參與者發布最新資訊,例如天氣情況、政府發布的避難信息等。在每個場景下,參與者必須要快速決定行動方案,如呆在家里、采取避難行動、尋求避難援助等。選擇好行動方案后,參與者抽取卡片,卡片上會顯示下一步的情景,比如避難行動受阻、抵達避難場所之后出現問題等,參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角色來進行情景模擬行動。行動結束后,參與者們總結自己的避難行為,并開展討論交流,從而提升認知(見圖4~6)。
在該游戲中,除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外,更為重要的兩個環節是團隊合作和交流共享。通過游戲體驗,公眾更易了解到在同一社區內,雖然階層不同、需求各異,但不論家庭成員是否在一起,無論健康與否,災害隨時可能發生。因此,鄰里互助、社區支援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情景模擬,參與者共同分享在災害避難時的關鍵問題和注意事項,并針對每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而從常態和應急兩個方面提高公眾的應災能力。

圖4 游戲實際操作情況

圖5 避難路徑選擇

圖6 災害情景模擬
目前,日本國土防災技術株式會社正著手將EVAG游戲向其他國家推廣。不過這并不是簡單地將游戲語言由日語翻譯成當地國家語言,而是根據所在國家或社區的實際情況,通過對當地災害事件發生的條件進行具體分析,設計出提高公眾應災能力所必須的因素、條件和任務等,制成防災教育材料。目前,此款游戲已經在阿富汗等國推廣使用,預期成效良好。
日本國土中近70%為山地,自然災害頻發,地震、海嘯、臺風等經常發生。此外,日本年降雨量約1 800 mm,降雨強度大,易引發山洪、泥石流等,且日本的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2]。雖然日本受洪水威脅的低平地區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10%,但卻集中了全國5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資產[3],因此,災害易造成巨大損失。正因為如此,每年日本人的災難防范意識也是世界上最強的,日本的社會和學校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防災學習和演練,來加強和提高自身的防災能力,進而降低災害所帶來的損害。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應急響應體系的建設,例如建立了十分高效的預警避難系統[3]和防災教育體系。
事實上,EVAG游戲只是日本國家防災公眾教育的一個側影,日本的防災教育早已實現全民覆蓋,尤其注重對兒童的教育,從小培養其防范災害、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在日本,防災教育可以分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大層面,面向不同年齡群體開發了不同的教育內容,在年齡層次上則實現了從幼兒至成年人的全覆蓋。在防災教育形式上,日本政府盡可能地以生動形象的方式使復雜的災害知識變得大眾易于接受、喜聞樂見,從而增強了教育的效果,更好地達到了防災救災教育的目的。其防災救災教育形式多樣,僅書面的防災救災宣傳普及材料一項,就開發出了各種載體,包括從最簡單的海報、展板、招貼畫,到學校里使用的補充閱讀材料、教材、發放到家庭的指導手冊,還有各式日歷、故事書、圖文集、小插頁,可以說是充分利用了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到的各類平面載體,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再加上廣播、電視、各類實際演習等各種形式,使得日本國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輕松地獲取有關災害救助的知識和信息[4]。此外,日本全國各地分布有不同類型的災害主題紀念館和防災教育中心等[5]。
日本的防災教育覆蓋了地震、火山、海嘯等常見的自然災害類型,每項災害預防和救助教育在具體內容上包含了災前預警、災中以及災后自救、互救指導、家庭防災救災預案制作、社區互助、災害管理、常備救災物品等多個方面。內容設計上關注細節,強調實效,尤其注重對生活中真實事件的分析運用。這款EVAG災害避難情景模擬游戲采取的就是公眾喜聞樂見、參與度高且成效顯著的公眾教育形式。游戲的各個環節設計簡單、易于操作、老少皆宜。在模擬行動中,穿插了很多關于預災、備災、應災和災后注意事項的專業知識,包括了很多互動、交流和討論的環節,讓參與者通過模擬游戲能夠真切體驗災害避險,深度了解避險的方法和步驟,并提出有效建議。據悉,日本在地震自救方面不斷開辟新思路,還使用iPad開展地震避難演習。參與者需要使用這些設備來查閱谷歌地圖認清方位,登錄社交網絡分享災害信息尋找生還者,或是訪問災害對策部門學習傷員搶救等。抵達救援中心時,還要用iPad拍照以證明自己成功完成任務。日本在公眾防災教育方面形式多樣、思維創新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鑒。

圖7 EVAG游戲中自救、互救、公共救援的關系
從這款EVAG游戲中可以看出,日本的防災救災教育十分關注防災意識的培養和災害避難中自救及互救重要性的普及。在公眾防災教育內容中,非常重視對家庭、社區救災預案的制定。其針對家庭和社區的防災救災預案指導手冊中,詳細羅列了預案制定的每個環節及細節,幫助家庭和社區建立起完備的救災應急預案。日本防災救災教育之所以十分強調家人間、鄰里間、社區間的互救開展,是因為當災害發生后,外部救援力量很有可能因某種客觀原因無法及時到達救援地開展救災工作,或因不熟悉災區環境、情況而延緩救災工作進展。因而,災區人們相互之間的救援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其編制的大量教育資料中,體現出了一種相互扶持、共同度過困難時期、撫慰創傷、共同展望未來的精神。與此相配套的是大量社區互助互救技能的培訓,以及相關成功案例的傳播。由此使日本災區的救災工作形成自救—互救—公共救援體系(見圖7)。
大部分日本國民在面對災難、應對災難時能保持從容、鎮定、有序,較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全民參與、深入持久的防災教育[4]。
與日本相似,我國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頻發,災害種類多,地域分布廣。因此,公眾防災教育也是防災減災方面的重要環節之一。從EVAG游戲、日本防災教育的形式和公眾參與度及日本的整個防災教育體系中可以看出,日本在防減災知識和體系制定過程中,做到了“專業化知識、標準化過程、開放性參與”,從中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1)進一步增強公眾的防災意識。俗話說,“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 大量事實表明,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往往是決定災害損失和救援效果的重要因素。自然災害發生后,絕大多數脫險者靠的是第一時間的自救和互救。很多人因未掌握逃生本領,喪失了自救的最佳時機。有了防災減災的意識,才會擺脫僥幸心理,正視各種災害,積極主動去學習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做好相關準備才會在災害來臨時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有效防御。在日本,國民對自然災害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調查顯示,高達75%的小學生認為“不遠的將來身邊可能發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擔心的災害是地震”。為此,有60%的家庭購置了便攜式收音機、手電筒和藥品,有20%的家庭儲存了應急食品,有86%的公眾確認去過附近避難所的路線(地震塑造日本系列專題)。借鑒日本經驗,應在電視、廣播、網絡設立專門的國家防災減災公益頻道或欄目;各級新聞媒體應加大對防災減災知識的傳播力度,制作和拍攝一批經典的、大眾喜聞樂見、深入人心的防災減災作品;各類報刊也應定期設立公民防災減災教育欄目,多媒介、多渠道積極營造全民參與的防災減災教育氛圍,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2)加強防災減災教育,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技能,要創新形式和方法。日本防災教育方法靈活多樣,循序漸進,寓教于樂,強調內容細化,凸顯真實體驗,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災避難教育體系。一位日本旅華學者曾說:“我們從小學到高中,每個學期都要參加各所學校和地區舉辦的防災訓練,經歷了12 a。假設地震發生,我們該怎么辦,第一做什么,第二看哪里,第三怎么辦。至少訓練過30多次,不經思考也明白該如何應對?!盵4]借鑒日本做法,可利用電視綜藝節目的方式,也可創作防災減災主題的科普話劇、科普小品;多開展一些災害體驗類的活動,讓公眾在災害模擬場景中,切身感受和體驗如何防災減災。同時,可以建立面向公眾的防災減災教育培訓中心,確保公眾不僅能夠了解災害,而且還能夠直觀地體驗災害,增強教育培訓的有效性、實戰性,在實際演練中學會自救和他救。
(3)擴大防災公眾教育的普及范圍,增強鄉鎮農村社區公眾的防災應災能力。EVAG游戲的目標對象就是鄉鎮社區居民。因為與城市相比,自然災害更多地發生在鄉村和偏遠地區。而相對于城市和學校,農村社區居民的防災意識卻相當薄弱,很少有人關注災害知識,大多數人普遍缺少危機意識。特別是農村的老年人和婦女,這些人往往受教育程度低,未掌握防災減災知識,而且體力差,自救能力不足,問題尤為突出。因此,鄉村社區公眾的防災教育刻不容緩。由于鄉村居民的普遍文化水平偏低,鄉村防災減災宣傳教育要注意避免呆板的說教和教科書式的語言,要形式豐富“接地氣”。例如宣傳地震、泥石流等災害自救互救知識,可以通過發放宣傳單、宣傳手冊、在鄉村顯著位置設立宣傳板等,多種方式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同時,要根據不同人群特點,善于使用新技術、新媒體,例如通過建立村鎮微信群定期介紹防災減災知識,引導人們茶余飯后學習討論防災減災知識。當然,如果能針對當地的災害特點制定與EVAG游戲類似的避難模擬活動,效果將更好。
日本的防災救災和應急避難體系在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其在公眾防災教育與災后救援等許多方面的做法及經驗值得借鑒和學習。盡管EVGA游戲只是日本公眾防災教育中一個小的亮點,但也可以從災前預防、災難應對和災后救助方面給予重要啟示,包括擴大防災教育的范圍和形式、注重預警和風險意識培養、強調互助互救技能等[6]。秉承這些理念,通過情景模擬、災害演習、電影電視宣傳片等一些公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防災減災常識,增強公眾防災意識,讓防災應災成為日常生活習慣,不失為一種公眾防災教育的優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