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約記者 楊慧 ●王逸
據《紐約時報》14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周前悄悄簽署法案,授權創建新的對外援助機構“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USIDFC),支持大規模擴大對外援助,加大為非洲、亞洲和美洲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這與他之前反對外援的立場迥然不同。推動該議案的美國眾議員約霍稱:“特朗普總統改變了想法,這都是因為中國。”而歐盟方面也在加大對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關注。歐盟28國外長計劃15日投票通過《連接歐洲和亞洲——對歐盟戰略的設想》政策文件,以加強在亞洲地區的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領域投資。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參議院10月初通過了設立“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的議案,特朗普上周簽字生效。該機構將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與美國國際發展署的兩個部門合并,為準備在發展中國家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提供600億美元的貸款和擔保資金,目的是反制中國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紐約時報》評論稱,自上臺以來,特朗普多次要求削減對外援助,并采取措施削弱美國國際開發署。
與其說特朗普的轉變是突然支持海外援助,不如說其更愿意阻止北京的經濟、技術和政治統治計劃。“中國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通過為亞洲、東歐和非洲的大型項目提供融資獲得更大全球影響力”,“現在,特朗普想以火攻火”。
助推該法案的美國眾議員約霍14日表示,他曾經也堅決反對外援,“我改變了想法,特朗普也是,這都是因為中國。”民主黨議員孔斯稱,他非常驚訝特朗普的轉變,“我們2015年就致力于增加海外援助。特朗普的提議實際上與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一樣,只不過我們改頭換面,重點放在中國身上。”
《紐約時報》稱,美國重新增加對外援助始于奧巴馬政府,但后來變成了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競爭的手段。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考克14日強調,特朗普的做法代表著一種“戰略轉向”。他說,特朗普似乎認識到,只投射軍力不足以和中國競爭,“我們正目睹中國在非洲和南美的所作所為,人們醒了過來,意識到我們必須與這些國家接觸。”不過報道稱,特朗普的援助計劃如何能夠選擇那些既能保證最大經濟效益又能施加政治影響力的項目,受到質疑。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者史劍道表示:“我對此表示懷疑,我們的整體理念是把錢借給大玩家,讓他們去做不賠錢的買賣,我們不能有損失。這不是真的在和中國競爭。”
和美國對外投資處處針對中國不同,歐盟更強調和中國合作。“外交簡報”網站15日報道稱,歐盟28國外長當天將通過《連接歐洲和亞洲——對歐盟戰略的設想》政策文件,這是歐盟迄今就歐亞互聯互通提出的最為全面系統的政策主張。根據該計劃,歐盟委員會將創立平臺,指導資金流向亞洲的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項目資金將由歐盟一般預算、私人基金、歐洲各國銀行出資組成,力爭到2020年募集到幾十億歐元。報道稱,歐盟方面極力否認這一計劃是為了抗衡中國,也否認這是為了限制中國投資歐洲各國的敏感領域。“歐盟該項目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有何影響還不得而知,不過這為一些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該文件將在接下來的歐盟領導人峰會上通過。▲
環球時報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