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0月14日文章,原題:為何遏制中國做比說難
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最近關于中國的講話對美中關系走向有何啟示?表面上看,彭斯的講話是對地緣政治競爭對手的嚴厲譴責。彭斯對中國從貿易投資到工業(yè)發(fā)展等眾多方面展開抨擊,但他的講話在細節(jié)方面漏洞百出,在指控方面蒼白無力。這表明特朗普政府尚未掌握與中國相處的有意義、有效和持久的外交政策。
彭斯講話中那種好斗的語氣是意料之中的。特朗普政府曾多次使用攻擊性語言,尤其是在國防戰(zhàn)略和國家安全文件中。隨著美國和中國不斷升級貿易爭端,如果彭斯沒有責備中國人,那反而太令人驚訝了。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與中國展開競爭的胃口似乎越來越大——至少在國會是如此,即使這樣一種零和博弈的思維在美國普通百姓中并沒有民意基礎。共和黨議員似乎特別熱衷于揮舞他們的反中國主義旗幟。今年早些時候,議員盧比奧推動實施《與中國公平貿易法案》,該法案呼吁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議員克魯茲提出調查中國人權紀錄的法案。如果特朗普政府要將遏制中國從好斗言辭付諸具體戰(zhàn)略,他將需要更多反華聯(lián)盟的支持,必須建立真正的廣泛的國內共識——這都不可能實現(xiàn)。冷戰(zhàn)時期,對權力和目的的共同看法將政府、國會、軍隊和民間的各種力量團結在一起。大多數美國人愿意付出鮮血和財富打敗蘇聯(lián),因為他們認為國家核心利益處于危險之中。而在今天的美國,完全不存在與當年美國受到的威脅相類似的任何危險。事實是,與蘇聯(lián)相比,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并不構成任何威脅。如今,幾乎沒有人相信美國已經做好準備支付因遏制中國給普通百姓帶來的巨額損失。缺乏國內最有力的團結,特朗普政府遏制中國的瘋狂想法注定最終只是個想法。
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動用了雙邊貿易、國際發(fā)展和金融項目及增加投資審查等手段遏制中國。但是,以上種種行為都不是對一個重要的競爭伙伴應有的戰(zhàn)略性和全局性的反應。
克林頓和布什等前任美國總統(tǒng)也曾承諾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但最終都因為各方壓力而調轉方向。特朗普能反潮流而動,遏制中國日益強大的影響力嗎?
盡管針對中國的噪音肯定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沒有人質疑煽動對中國的敵意會獲得選票——但它不會真正嚇倒對方。反華情緒上升的負面影響將是實實在在的:這是一種冷酷、無效且對世界上兩個最重要大國的雙邊關系極具傷害的錯誤舉動?!?/p>
(作者皮特·哈里斯,胡建坤譯)
環(huán)球時報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