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常國
我國著名教育家、政治家,中國民主同盟主要發起人之一黃炎培先生曾給子女寫下這樣的座右銘:“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事閑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這則座右銘今天讀來仍讓人回味悠然、教義頗深。而其中的“事閑勿荒,事繁勿慌”,對我們黨的干部來說,更有較強的學習和借鑒意義,值得我們深思和玩味。
“事閑勿荒”,顧名思義就是指手頭的工作和事情都完成了,一段時間比較清閑,或者說無事可做。在這種情況下要記住不能荒廢時間、虛度時光,要記住惜時如金,主動“沒事找事”。其中最主要的“事”就是抓緊學習充電。
我們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作為黨的干部,做的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大事,挑的是“為民族謀復興”的重擔,需要不斷加強知識儲備,增強工作能力。學習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必要條件,工作實踐和社會進步需要我們不斷地加強學習。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以時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強本領。只有全黨本領不斷增強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一刻不停增強本領”,關鍵就是黨員干部要繼承黨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優良傳統,大興學習之風,自覺加強學習。
好學才能上進,好學才有本領。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黨員領導干部通過博學深思、篤學深悟,切實做到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克服能力不足、本領不強等“危險”。要在“事閑”之際,對照自己的“短板”、“弱項”,有針對性、重點性的學習。要強化“無一時不學、無一事不學、無一處不學”意識,推動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使學習成為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不斷學習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提高知識化、專業化水平,提高履職盡責的素質和能力。
“事繁勿慌”,指的是工作忙碌時切勿驚慌失措,亂了陣腳、失了方寸,要保持冷靜頭腦,梳理頭緒、理清思路,逐一解決,確保工作有條不紊推進。做到事繁不慌,體現了黨員干部的“定力”和“能力”。越是任務艱巨、“壓力山大”的時候,越要沉著冷靜、屏心靜氣;越是遇到棘手問題,繁雜問題,越要頭腦清醒、思維不亂,分清輕重,各路擊破。應當說,“事繁勿慌”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檢驗的是個人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能力,是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體現。
“事閑勿荒”與“事繁勿慌”,二者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只有“事閑勿荒”時的多學廣涉、厚積薄發,才能實現“事繁勿慌”時的氣清神定、從容不迫。“閑時”的惜時如金,為的是“繁時”的游刃有余。做到“事閑勿荒”,就要平時“舉輕若重”,不斷加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先進學習,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如此才能“舉重若輕”,到達“事繁勿慌”的良好境界。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