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毛毛
這年頭,一個單位、一個集體,想辦個聯歡會文藝晚會,那是最容易不過的事了,現在的80后、90后幾乎人人都有那么點才藝,這個會彈鋼琴,那個會跳拉丁舞;這個能彈古箏,那個會打鼓……不用說,這都是爹娘在他們小時候送進培訓機構學的。學會后,就像學會騎自行車一樣,總是不會忘記的,藝多不壓身。
我們60年代出生的人就比較尷尬了,小時候沒學過這些,偶爾有那么個會吹個口琴、笛子,大抵是還是自學的,水平不高。所以遇上聚會聯歡時,就你推我搡,扭扭捏捏,最后唱個地方戲,搞個電影片段朗誦了事。那時候我們對有才藝的姑娘是仰慕的,我上高中時就把一個姑娘在湖畔拉小提琴的照片貼在床頭,奉為女神。
有一天,朋友圈發了個小視頻:一個胖胖的、妝容極不精致的大姐從菜市場出來,拎著一大堆塑料袋路經一家商場,看到門前放著一架鋼琴,一時間忘乎所以,坐下來就彈上了,彈得挺好的。發布的那位朋友就感嘆說,小時候爹娘都把姑娘當公主養,卻不料長大后為人婦后卻被生活壓垮,這都是男人沒本事害的啊。我當即駁斥了她的看法。誰的生活不艱難,自掩性靈、自甘墮落,關對方什么事?平頭百姓,誰不是互相幫襯著過日子?
無論男人女人,對有才藝、有靈心的異性總是特別欣賞。讀洪昇的《長生殿》,看到楊貴妃半夜在夢中被嫦娥召到月亮上,嫦娥叫仙女演奏《霓裳羽衣》曲,說是要“竟將天下仙音,留作人間佳話”,楊貴妃聽了一遍就記熟了,早上醒來就將譜記了下來。唐明皇見著了,那是贊不絕口,更是愛意噴涌,說:“妙哉,只這錦字熒熒銀鉤小,更度羽換宮沒半米差。好奇怪,這譜連寡人都不識。細按音節,不是人間所有,似從天來,果曲高和寡。妃子,不說你娉婷絕世,只這一點靈心,有誰及得你來?”
當年的唐明皇是后宮佳麗三千的人,是雨露想施于誰就施于誰的人。楊玉環憑啥獨占鰲頭,讓六宮粉黛無顏色,三千寵愛在一身呢?因為她不僅舞跳得好,歌唱得好,而且還會制譜,也就是說她有才。她因為有自己的才藝,將唐明皇的心牢牢地給拴住。
強烈建議:有才藝的你,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忘了展示自己的才藝,會拉小提琴沒事就拉拉,會跳拉丁舞沒事就跳跳……不是非得取悅誰。藝術是疲憊生活的調劑,是平凡生活的超越,它會讓你有神,會讓生活有神。至于它會讓誰愛你,或讓誰更愛你,那都是副產品。只這一點靈心,豈能將它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