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特約撰稿)
優化重組,轉型升級,寶雞正集中資源,加快推進優勢企業完善,一大批國企打贏了翻身仗
支持優勢企業創新突破發展,推動困難企業技改轉型脫困,保障特困企業穩定和諧,寶雞市把市場化作為國企改革的主軸、方向和路徑,實行“一企一策、分類施策”,推動老工業基地的老國企實現高質量發展。
寶雞紅旗民爆集團是國內民用爆破產品制造和爆破工程行業的老牌知名企業。
如今,這家企業依托整體優勢,先后點燃了三大“起爆點”:一是沿“絲綢之路經濟帶”布局國際產能合作,去年設立于吉爾吉斯斯坦的萬噸炸藥基地正式投產;二是強化主業參與軍民融合;三是“跨界”挺進“冰冷”消費品領域。
“我們與俄羅斯知名企業合作生產系列‘冰淇淋’。”面對很多人的不解,紅旗民爆集團黨委書記高帆說:“有市場,有技術,有奶源,有品牌,為什么不做呢?”按照項目規劃,未來紅旗民爆集團將結合當地奶畜業資源豐厚的優勢,以“三產融合”模式打造俄羅斯風情的“冰淇淋”小鎮,“從賣產品升級為賣場景”。
“開拓新空間”是紅旗民爆集團的發展策略,老牌企業西鳳集團則是“對內挖潛提質增效”。去年,西鳳集團啟動了前所未有的品牌“瘦身健身”工程,構建科學的品牌體系,同時進一步強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優質產能提升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僅上半年,該企業純利潤就基本與去年全年持平,與同期歷史記錄相比幾乎翻了一番。
目前,寶雞市正集中資源,加快推進優勢企業完善,提高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水平,不斷擴大優勢品牌的影響力,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以系統性技改推動老企業系統“刷新”,是寶雞市推進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招。
作為曾經的傳統紡織工業基地。寶雞市一批老牌紡織企業正面臨艱難的轉型。幾年前,寶雞大榮紡織、昌榮紡織、九州紡織三家市屬企業資產總額8.1億元,負債8.7億元。如果任憑這三家企業破產,四五千名紡織工人又該何去何從?寶雞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三家企業重組為陜西寶棉紡織集團,大刀闊斧實施系統性技改轉型。
陜西寶棉紡織集團總經理張宏武介紹,去年寶雞市多方籌措資金3億元,在技改項目中新增10萬錠新型緊賽紡紗設備,并配套建設氣流紡車間、布場、漿紗車間,淘汰有梭布機,改造新增噴氣布機。引進世界一流的1800頭氣流紗錠等一系列先進產能,企業迅速迸發活力,“我們的棉紗質量達到了國際一流的達烏斯特公報標準”。今年3月份,企業首度實現月度扭虧為盈。從6月份起,企業實現整體盈利100余萬元。
2017年寶雞市屬國企完成技改投入近4.7億元,較上年增長51.6%。這項瞄準市場空間實施技術改造升級的措施,使寶雞本地一批老企業走出困境,涅槃重生。

寶雞鋼管廠 李世平//攝
與許多老工業基地一樣,寶雞市也有一些停產多年的老企業,資產質量差,人員債務負擔重,僅靠租賃維持運營,產業轉型發展基本無望。過去主要采取人隨資走的兼并重組方式推進改革,但因為改制企業經營困難或改制配套政策不完善,導致部分退休職工不能正常享受醫保等問題。
針對沉積多年的問題,寶雞的做法是以“一盤棋”思路推進“人資分離”改革,加快盤活企業有效資產,妥善安置職工,徹底解決“僵尸企業”改革脫困難題。
陜西偉寶粵鋼管有限公司2016年底破產終結。鑒于企業職工安置費用存在較大缺口的實際情況,寶雞采取對企業土地等資產依法一次性出讓,出讓所得全部用于職工安置和職工社保拖欠等問題,費用缺口在國有資本收益中逐年化解。
“做好特困企業職工權益保障工作,是地方國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境基礎”。寶雞市國資委主任楊旺余介紹說,寶雞組建了國商資本等幾個資產運營管理平臺,對特困企業實行財務、運營、民生、辦公“四統一”管理,有效盤活、高效利用企業存量資產,逐步化解改制破產企業歷史遺留問題。
“改革中,我們把特困企業職工權益放在第一位。”寶雞市國商資本運營管理公司董事長劉建軍說,前不久,他們將一家企業的土地等資產依法一次性出讓,出讓所得全部用于職工安置和職工社保等。與此同時,統一運營也讓很多企業的資產經營和收益更透明、更有競爭力。劉建軍介紹說,當地一家老商廈在對外出租中,通過市場化競爭,年租金同比增長了79%,實現了企業運營和職工生活保障同步提升。
面對特困企業現狀,寶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引進增量投資,促使一批停產多年的企業重啟生產,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陜西秦嶺化肥總廠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從浙江慈溪引進先進童車生產技術,建設寶雞童車、童床等兒童用品生產基地。2018年6月26日項目一期年10萬輛童車生產線建成試產成功。目前,該企業已安置下崗職工50名,隨著發展,后期將全部安置常興分廠現有下崗職工146名。寶雞軸承廠引進中聯眾福新能源產業集團,投資5億元建設年產100萬只汽車輪轂生產線項目,使這家停產近20年的老牌軸承廠有望破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