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慧
(山西省天鎮縣農業委員會,山西 天鎮 038200)
選擇品種是種植之前非常關鍵的一步,需要選擇優質品種,最好符合高產、抗病、抗蟲、抗逆性、強適應性等優點。不同的栽培地選擇的品種也會略有不同,需要做到因地選種。現主要使用的黃瓜品種包括津優1號、津優2號、長春密刺等。選擇合適的品種就是實現高產的第一步。
育苗階段需要種植者的耐心,準備合適的苗床和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育苗的條件都會影響黃瓜苗的質量。
按田園土3根,1分熟農家肥,另外,每平方米添加50%多菌靈5~10克,將熟料層鋪成2/3層,剩下1/3留作覆蓋用。
黃瓜種子用55℃的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或者用0.1%高錳酸鉀溶液持續浸泡20分鐘,之后再用25~30℃溫水浸泡4~6小時,之后沖洗干凈,將黃瓜種子放入濕布中25~30℃下進行催芽,見到有出芽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在定植45~50天前,將發芽種子嵌入苗床(最好是晴天上午),上面覆蓋1.5~2厘米的剩余床土,蓋上防潮膜和保溫膜。黃瓜出苗前后,溫室條件最好保持在25~28℃,夜間為15~18℃,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土壤濕度控制在85%左右。
獲得優質的黃瓜苗之后就需要對黃瓜苗進行定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澆水都會幫助黃瓜的生長。
全肥施肥,豬糞4000~5000公斤,過氧化鈣100公斤或45%復合肥50公斤全畝施用,40厘米深翻,并將水倒進土壤進行消毒和土壤處理。
定植的時間通常在2月的前10天。種植要求一般為植株距離25~30厘米、行距50~55厘米和每畝1700~1900株。一般來說,種植植物的選擇高度為15~20厘米,葉片5~7片,莖短,根發育,苗期45~50天。在晴天播種后,應注入根系水,稀釋或含水或噴灑植物動力2003。同時,在種植和種植之前,必須使邊界平滑。種植后,覆蓋塑料薄膜,打開孔,并引入苗,孔可以密封或密封。
定植后的管理情況,是植株生長的最后一步,也是保證黃瓜質量的關鍵一步。
種植后,盡快提高地溫。當苗株緩慢長大時,應根據天氣條件適時釋放空氣。每天應保持24~28℃,持續8小時以上,夜間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2℃左右。
黃瓜是一種淺根作物,根系體積小,抗旱性強。一般來說,薄水應用的原理是經常使用的。緩慢播種后,土壤在晴天前發芽1次,根吸收和吸收水分。根瓜首先控制水分,當根瓜成熟 (瓜長13~17厘米)時,開始澆水。黃瓜進入盛瓜季節,大量澆水,每2~3天澆水1次。在黃瓜生長期間,在生長過程中,結合澆水和施肥。但在澆水時,應注意土壤質量和氣候條件。小水勤澆,最好選在晴天上午澆水。
遵循“多量少肥”的原則。黃瓜進入盛瓜期后,應先進行施肥。施肥時,應保證黃瓜與水相結合,每畝黃瓜用尿素或復合肥20公斤施肥,每7~10天施肥一次,整個生育期施肥8~10次。在果實中后期,葉面肥是主要肥料。噴施1%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于葉面。
及時將藤蔓提升到植物上,捆扎和更換,去除卷須和雄花,并及時清除下葉、老葉和殘葉,以促進通風和透光。減少病蟲害。以2米竹竿為腳手架材料,在人字架交叉處用橫桿固定甜瓜主要品種。當主藤蔓生長到25片真正的葉子時,它被捏了起來,植株會順著架子爬上來越長越高。
黃瓜成熟就到了可以采收的時間。一般來說在采收時率先采收的時根瓜,尤其是長勢較弱的植株的根瓜,否則,蜘蛛可能會落入幼苗中。初始采收期為4~5天采摘1次,到收瓜季可采收,每3天采收1次。但也有必要觀察黃瓜采摘前后的病蟲害。黃瓜的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疫病、白粉病、枯萎病、黑星病、細菌性角膜炎等。蚜蟲、斑潛蠅等。在治療時應參考相關知識進行對癥對因治療。
有些地區或者種植戶可選擇嫁接種植無公害黃瓜。其選種、培育幼苗、定植等相關工作都與非嫁接基本一致。在培育幼苗時同培育黃瓜苗一樣培育黑籽南瓜苗即可。嫁接時一般采用黑籽南瓜靠接法。當黃瓜幼苗出現葉心,南瓜幼苗露心葉時就可以進行嫁接了。嫁接時,將南瓜苗用作砧木,去除南瓜苗生長點,用刀片在南瓜子葉下1厘米左右處下斜切一刀,同時在黃瓜苗子葉下1厘米左右處向上斜切一刀,把兩株幼苗的切口接合對好,使黃瓜子葉壓在南瓜子葉上面,黃瓜苗放在夾子里面,南瓜苗放在外面,用嫁接夾子固定后立即栽入苗床。嫁接后3~4天內嫁接苗應保持在遮陰、不通風的環境中,同時提高溫度,白天溫度保持25~30℃,夜間溫度保持在17~2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95%。嫁接4~5天后,苗株可逐漸減少遮陰時間,延長早晚光照時間,白天溫度保持在22~24℃,夜間溫度保持在14~17℃,空氣相對濕度70%~80%。嫁接10~15天后,嫁接傷口應該已經愈合,這時剪斷黃瓜的根,通風煉苗,白天保持溫度20~25℃,夜間溫度保持在11~15℃。接下來的田間管理、采收等工作如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