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交通醫院(461000)姚俊淑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行腎臟生化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檢驗方式的不同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范圍43~68歲,平均為(49.2±1.7)歲;研究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范圍45~67歲,平均為(49.0±1.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檢驗前需空腹,取患者靜脈血制成檢驗標本,并作離心處理,再送檢,對照組患者采用拉網式檢驗,即按照常規檢測方式對患者的血肌酐、胱抑素C、血尿素氮等腎臟生化指標進行檢驗。研究組患者采用分級檢驗,檢測期間若發現漏診,則分級進行檢測,將第一級檢測項目設為胱抑素C,第二級檢測項目設為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并設置檢驗閾值(一級檢測項目閾值為0~1.40mg/L),當一級檢測項目閾值大于1.40mg/L時,便可進行第二級檢測項目檢驗。并在檢測30天后,對所有檢測項目進行復查,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附表 兩組患者的血肌酐、胱抑素C、血尿素氮等腎臟生化指標檢出率對比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血肌酐、胱抑素C、血尿素氮等腎臟生化指標檢出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字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
研究組患者的胱抑素C陽性率(30.0%)與對照組(25.0%)對比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血肌酐陽性率(80.0%)明顯大于對照組(32.5%),研究組患者的血尿素氮陽性率(90.0%)明顯大于對照組(37.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腎臟生化檢驗是輔助臨床診斷腎臟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能通過檢測胱抑素C、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相關指標來了解腎小球的濾過率(其中胱抑素C屬于低分子量非糖基化堿性蛋白質,生產速率高且穩定性良好,不僅能被腎小球濾過且能被腎小管重復吸收,因此利用胱抑素C指標能有效反映出腎小球的過濾反應情況[2]。血肌酐屬于肌肉代謝物質,其需要通過腎小球排出體外且難以被腎小球吸收,因此其也能有效評定腎小球的濾過率,其靈敏度相比胱抑素C較低,因此將其作為第二級檢測項目。血尿素氮屬于體蛋白質代謝產物,其在機體的作用下會產生尿素,而尿素排泄的重要通道是腎臟,腎小球對尿素的吸收量較大,但腎小管對其的吸收率較低,當血尿素氮含量急劇升高時,則表明腎臟處于缺血狀態,因此其也能作為腎臟生化功能的指標),從而對患者的腎功能情況進行判斷。采用拉網式檢驗方法對患者腎臟生化指標進行檢驗時,雖然其靈敏性與檢測結果準確性良好,但是其易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和檢測費用較高,而采用分級檢驗方法進行檢驗時,將胱抑素C作為一級檢測項目,血肌酐和血尿素氮作為二級檢測項目,主要是由于胱抑素C的靈敏度相比后兩者高,若胱抑素C檢測結果處于正常范圍內,則補充檢驗可不必進行,因此其有效地減少了不必要的檢測過程,同時還能提高檢測診斷的靈敏性和特異性,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檢驗診斷方式。
本研究中,分別采用拉網式檢驗方法和分級檢驗方法對腎功能障礙患者腎臟生化指標進行檢驗,檢驗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胱抑素C陽性率(30.0%)與對照組(25.0%)對比無顯著差異,研究組患者的血肌酐陽性率(80.0%)明顯大于對照組(32.5%),研究組患者的血尿素氮陽性率(90.0%)明顯大于對照組(37.5%),說明了在患者行腎臟生化檢驗期間,采用分級檢驗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陽性等腎臟生化指標的檢出率,能夠有效避免漏診和誤診,從而提高了臨床診斷的有效率和準確率。
綜上所述,分級檢驗在腎臟生化檢驗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