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兒童醫院(450000)朱大梅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兒腹瀉患兒92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兒分為兩組,每組各46例。干預組中男29例,女17例;年齡0.7~4歲,平均年齡(2.04±0.63)歲。常規組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0.9~5歲,平均年齡(2.15±0.72)歲。將兩組患兒資料用統計學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臨床常規腹瀉護理干預,包括常規性病情治療,安全護理,合理用藥等。干預組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健康知識宣教。①詳細地說明治療護理方案及病情介紹,調高治療的積極性和安全性,防止患兒家屬出現病情方面的誤解而降低護理效率;②正確評估患兒身體條件,著重詢問患兒是否存在對某類藥物出現過敏現象,注意合理用藥及用藥安全。(2)病情護理干預。記錄并分析患兒體溫、排便、脫水現象,做到經常換洗床單、尿布或者內褲并擦洗患兒臀部,保持患兒臀部干凈清潔。(3)飲食護理干預。①患兒如喂食母乳,則停止輔食的補充;②其他患兒應根據腸胃消化情況以流食為主并增加飲水次數,待腹瀉次數減輕可適量增加瓜果蔬菜,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③嘔吐嚴重者可根據病情適當禁食,必要時可采取靜脈營養至嘔吐減少后逐步恢復飲食。(4)衛生護理干預。重視病房的衛生消毒工作,避免二次感染或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重視培養患兒及其家屬的良好衛生習慣。(5)心理護理干預?;純撼霈F焦躁、精神不振時影響患兒家屬的情緒,心理干預能提升患兒家屬的信賴感,提高就醫配合積極性。
1.3 療效評價 對兩組患兒干預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對比,包括止瀉時間、退熱時間、止吐時間、大便正常時間、脫水矯正時間等5個方面。并分別記錄兩組所花費的住院時長及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干預后,常規組止瀉時間、退熱時間、止吐時間、大便正常時間、脫水矯正時間高于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住院時長及住院費用 干預后,常規組住院時長及住院費用分別為(7.39±1.14)d、(965.58±45.32)元,高于干預組的(4.53±1.24)d、(536.67±32.61)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合性護理是一種“以患兒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在心理、生理、生活等方面為腹瀉患兒進行綜合性的護理,保障了護理的多面性、高效性,有效提高康復進程。在綜合性護理過程中,為患兒及其家屬講解正確的病理知識及治療方案,同時進行具體化的數據監測。加強小兒腹瀉患兒家屬的心理干預,減輕患兒家長擔憂、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并通過合理用藥及飲食安排雙管齊下,保證患兒合理用藥的安全及合理性[1]。此外,在綜合性護理過程中著重注意病房的消毒工作,必要時采取隔離的方式,避免交叉感染。并強調督導患兒家屬進行衛生清潔工作,及時換洗被單、清洗患兒內褲或尿布等,從源頭上避免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提高患兒生活質量,縮短康復時間[2]。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常規組止瀉時間、退熱時間、止吐時間、大便正常時間、脫水矯正時間高于干預組,而常規組住院時長及住院費用也明顯均高于干預組。說明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的促進小兒腹瀉患兒康復進度,減少不必要的花費支出,縮短治療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附表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h)

附表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h)
脫水矯正時間組別 止瀉時間 退熱時間 止吐時間 大便正常時間干預組(n=46)17.61±2.73 42.58±3.51 17.49±2.54 52.63±2.91 55.83±3.47常規組(n=46)29.46±3.38 55.27±4.52 24.68±4.12 68.61±3.67 69.59±4.52 t 18.498 15.039 10.075 23.140 16.378 P <0.05 <0.05 <0.05 <0.05 <0.05
綜上所述,在小兒腹瀉護理過程中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患兒臨床癥狀的出現,控制病情的發展,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縮短康復時間,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