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450052)諶婧
1.1 對象 隨機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腦積水患兒的父親或母親,共50例。入選標準:①患兒確診為腦積水,未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②患兒為第一次入院,等待規范治療。③入選家長能夠自愿完成所有測評。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由兩名護士經過培訓后,按統一指導方法,讓被調查者完成問卷。調查工具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1]。此量表有20項,測評所得總粗分乘以1.25,得到標準分T分。T分≥50分為陽性。我科自行編制影響因素調查表,共12項,每項設“有影響”和“無影響”兩種答案。以上表格均由患兒父母親自填寫。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答卷時間限定為20分鐘,到時全部收回,有效率為100%。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使用SPP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統計方法包括均值,百分比,t檢驗。
2.1 腦積水患兒父母焦慮狀況 腦積水患兒父母焦慮發生率為18%(9/50),得分與常模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原因分析 見附表2。
附表1 50例腦積水患兒父母SAS得分與常模比較(±s)

附表1 50例腦積水患兒父母SAS得分與常模比較(±s)
變量 常模 腦積水患兒父母 t P SAS標準分 29.7±0.46 43.06±8.63 11.58 <0.01人數 1158 50

附表2 50例腦積水患兒父母焦慮原因調查結果(n=50)
3.1 腦積水患兒的父母焦慮狀況 本調查顯示,腦積水患兒父母SAS的得分與常模相比較有顯著差異。可見其焦慮狀況明顯高于我國正常人群,心理狀況需要調整。
3.2 影響腦積水患兒的家長焦慮狀況的多因素性 本次調查發現家長非常擔心腦積水所帶來的治療的風險和預后。①腦積水疾病病程長,治療的效果不確定因素多,風險高,可選擇的術式各有利弊,有些患兒手術后還需要康復治療。②患兒父母長期擔心子女的健康和成長,以及以后的生活質量。因而容易出現焦慮癥狀;許多家長因為孩子有先天性的疾病而有內疚感;由于心疼孩子而對各種注射和侵襲性的檢查、操作產生恐懼感,從而挑剔和指責護士的言行及護理操作。③大多數家長對腦積水的知識不了解,這將影響到對患兒疾病變化的觀察及治療的配合。④有些家長則表現在對患兒的過分關注,主要表現在家長對患兒日常生活上的照顧主要依賴護士,怕自己的動作會傷及孩子[2]。⑤家長會考慮到花費普遍偏高,精神壓力也相應的增大;許多家長還擔心孩子長大后上學就業是否受到歧視,社會對患兒的關愛和支持等問題。
3.3 護理干預對策
3.3.1 為使腦積水患兒能對治療有較好的依從性、積極配合醫護工作,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護士應多與患兒家長交談溝通,取得患兒家長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兒家長的需求,與醫生、患兒家長共同制定合適的診療方案和護理措施。
3.3.2 針對患兒家長出現的焦慮情緒,護士要給予關心、理解和鼓勵,使患兒家長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患兒的疾病。如:發放健康宣教資料、利用健康教育講堂使患兒家長對患兒疾病,診療方法,醫護人員診療技術有所了解,提高他們照顧患兒的能力;鼓勵并傾聽患兒家長的訴說,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定期召開座談會,相互交流治療的經驗,讓已經康復的患兒家長現身說法,鼓勵現在住院治療的患兒積極主動配合醫護治療。
3.3.3 給予群體支持,群體支持給家長提供了一個從其他家長中學習和分享知識的機會,探討他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改善家長的知識條件。護士應正確指導患兒家長正確及時有效的利用社會支持系統,甚至是網絡,積極參加醫療保險,鼓勵其多與親戚、朋友聯系,以便得到更多的傾訴、求助渠道,獲得更多的經濟和情感支持。我科利用微信建立了“腦積水患兒交流群”,讓醫護人員多了一個交流平臺,方便新老患者交流,相互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