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454000)楊小娟 趙瑩 王春玲
1.1 一般資料 為開展本次研究,抽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糖尿病腎病蛋白尿合并高血壓病癥治療的76例患者,并將選取的研究對象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組,并將其分為參照組患者38例、觀察組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滿足臨床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24h尿蛋白水平經檢測均高于0.5g/d。其中38例參照組患者有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齡為37~63歲;38例觀察組患者有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齡為37~65歲。對比兩組參照組及觀察組基線資料各觀察指標,不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兩組患者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方法,具體開展的護理流程干預方法為:(1)病情控制護理方面,具體工作分以下幾點展開:①血壓控制,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開展每日定期的血壓監測,確保患者血壓在正常范圍內保持,如果高于130/80mmHg時,給予患者鈣離子拮抗劑藥物降壓治療[1]。②血糖控制方面,將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5mmol/L以下,降糖藥物主要以糖適平、諾和龍等腎臟影響較小的降糖藥物,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時實施胰島素輔助治療,在注射胰島素時應嚴格無菌標準進行操作。③并發癥控制方面,針對于蛋白尿現象,指導患者對飲食方案進行調整,減少植物性蛋白的攝入,使用易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同時開展對尿蛋白指標的定期監測[2]。(2)患者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患者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癥的影響下,其心理狀態極易向孤僻、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況發展,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展開積極的溝通,語氣溫和,態度親切,認真傾聽患者的傾訴,并根據傾訴給予患者科學的不良情緒排解。同時鼓勵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加強與其家屬的聯系,通過多方配合幫助患者身心方面的健康的恢復[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參照組及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數據進行收集,內容有舒張壓、收縮壓、血肌酐、24h尿蛋白。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統計數據,計量資料(臨床指標變化),采用t檢驗,兩組數據具有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其臨床各項指標水平均得到顯著的改善,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附表。
糖尿病腎病作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病情程度較為嚴重,且對患者機體容易帶來較大的損傷,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心、腎等重要器官功受到的損害加重,不利于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

附表 兩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對此,在臨床治療中除了給予及時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外,還應從護理方面給予患者科學的指導,進而有效提升治療的效果[4]。本次研究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指標中,血壓情況得到顯著的改善,且其24h蛋白尿及血肌酐指標水平得到有效的降低,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分析在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取得以上理想成效的原因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的致病因與患者生活習慣有一定的聯系,加之兩種病情的治療多伴隨患者終身,在針對性的藥物治療下,通過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提升了對病癥的全面認識,借助制定的科學飲食、運動、用藥指導,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進而為治療提供了保障。此外,也關注到患者的心理調整,也幫助其建立和維持了較好的心態,提高了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