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解放軍第152中心醫院(467000)童海霞 胡嫦娥
眼睛作為重要的人體器官之一,一旦患病將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而眼科疾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安全,成為決定患者能否有效治愈疾病的關鍵因素[1]。為明確采用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對臨床護理效果的影響,本研究特選取我院80例眼科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常規護理與護理安全干預的措施,分析比較應用兩種護理方法的效果差異。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平頂山市解放軍第152中心醫院80例眼科疾病患者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護理措施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47~71歲,平均年齡(65.3±4.5)歲;試驗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67.5±3.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等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護理內容有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指導等。試驗組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同時,采用護理安全干預措施:①為患者營造安全舒適的住院環境,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進行實時陪同,以免患者在行動時發生意外。②護理人員應做好用藥安全管理工作,對藥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等都應仔細向患者講明。③建立健全護理安全管理體系,制定完善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對于科室護理管理中出現的安全隱患做到防患于未然,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流程,避免護理差錯的發生,確保臨床護理的安全性。④通過績效考核措施,督促護理人員積極學習各種護理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護理水平,保證臨床護理質量,降低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
1.3 觀察指標 研究選取兩組患者的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作為護理效果的觀察指標。護理滿意度以自制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低于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大于80分為非常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處理數據,用[n(%)]表示計數數據,x2進行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t進行檢驗,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對比對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的安全事件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對照組(32.5%)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明顯比試驗組(7.5%)高,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1),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試驗組非常滿意18例,滿意21例,總滿意率為97.5%;對照組非常滿意14例,滿意20例,總滿意率為85.0%;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組間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比較[n(%)]
通常患者患了眼疾后,都比較重視治療和臨床護理。護理安全干預措施的實施,可以從細節上給予患者更周到、貼心和人性化的安全護理,能夠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強有力的支持,增強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而且細致的安全防范護理也可以規避一些潛在的護理風險[2],是眼科疾病患者采取臨床護理的理想護理方案。護理安全干預對于眼科疾病患者而言,是在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后,為避免護理不安全因素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提升臨床護理質量,降低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矛盾糾紛而采取的科學護理干預措施,也是臨床護理不斷發展,護理管理逐漸規范化的體現。對照組患者在此次研究中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采取護理安全干預,對比分析兩組的臨床護理效果,試驗組的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充分證明了護理安全干預措施的施行,可以降低護理安全隱患發生幾率,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認可。
綜上所述,對患有眼科疾病的患者實施護理安全干預,既可以改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又能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增加了臨床護理的安全性,值得臨床進行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