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463000)朱英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56~74歲。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54~73歲。比較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依據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規護理流程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做好入院宣教,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觀察組實施一體化護理模式,具體如下:(1)成立一體化護理小組,由醫護人員組成。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隨訪均由固定的醫護人員負責。(2)每周定期醫護人員匯報患者的診療護理工作情況,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及給予解決方案。(3)健康教育。①入院時登記患者的基本信息,講解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識,以及各項輔助檢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項,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②住院期間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心理狀態,針對性給予相應的知識宣教,通過定期向患者發放宣傳手冊、播放視頻及組織健康講座,指導患者日常生活技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出院指導。囑咐患者遵醫囑用藥,注意用藥反應,定期復查,如有不適立即就診。④出院后隨訪。定期隨訪,包括了解患者的遵醫情況、解答患者疑問、講解并發癥預防和護理知識,以及對患者出現的問題進行健康指導,并囑咐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于出院后2個月采用本院制定的遵醫行為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問卷內容主要有合理飲食、運動鍛煉、按時按量用藥、定期復查等,總分100分,超過85分為及格。于入院時及出院前分別應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量表(MHL)[1]評定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共21個條目,分為疾病癥狀、體力限制、家庭關系、心理情緒四個方面,總分為84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遵醫行為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生活質量 入院時對照組和觀察組的HL評分分別為(76.44±5.57)分、(76.53±5.55)分,差異不明顯;出院時照組為(68.51±5.23)分,觀察組為(62.17±5.1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一體化護理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建立醫、護、患三位于一體的工作格局,護士與醫生面對面,直接參與患者診療護理計劃的制定,共同討論治療護理方案,醫護共同查房,為患者提供從入院、住院、出院到院外隨訪無縫隙的護理服務,真正做到了以患者為中心,最終實現促進患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的護理目標[2]。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較好,而MHL評分較低,說明通過一體化護理干預,可提升遵醫行為,提高生活質量。由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大多對疾病本身缺少一定的了解,在經短暫治療后,雖然病情暫時控制得以出院,但是出院后無法獲取專業的指導,易導致疾病復發,加重病情。故實施一體化護理模式,通過醫護人員共同參與患者的診療護理,縮短醫生、護士、患者三者距離,建立良好的醫患、護患關系;通過入院、住院、出院及院外的健康教育,能明顯提高教育效果,提升患者的遵醫行為,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質量。綜上所述,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一體化護理模式,能顯著提升患者的遵醫行為,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附表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對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