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二中醫院(450000)施金鳳
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450000)張富漢
小兒厭食癥是兒科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患兒多為3~6歲的低齡兒童,癥狀表現主要為食欲嚴重下降、消化不良、便秘等[1]。此病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需及時治療。目前,臨床中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方法較多,包括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本研究選取92例小兒厭食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醒脾養兒顆粒的治療效果?,F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92例小兒厭食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年限為2016年8月~2017年4月。納入標準:符合小兒厭食癥的診斷標準,年齡在14周歲以下。排除標準:消化系統器質性病變,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藥物過敏。隨機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3.78±1.63)歲;病程1~7個月,平均(2.84±1.55)個月。對照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3.80±1.57)歲;病程1~8個月,平均(2.76±1.62)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給予患兒干酵母片飯后嚼服,每次2~4片,每日3次。觀察組采用醒脾養兒顆粒治療:給予患兒醒脾養兒顆粒溫開水沖服,1~2歲每次2袋,每天2次;3~6歲每次2袋,每天3次;7~14歲每次3袋,每天2次。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四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食欲恢復60%以上。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食欲恢復60%以內。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或者病情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組:腹脹緩解時間(5.71±1.26)d,腹痛緩解時間(6.82±1.47)d,便秘緩解時間(7.61±2.14)d。對照組:腹脹緩解時間(8.93±2.44)d,腹痛緩解時間(10.46±2.25)d,便秘緩解時間(11.17±2.67)d。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時間明顯更短(P<0.05)。
2.2 治療效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見附表。
小兒厭食癥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飲食習慣不良、藥物副作用、神經病變等因素有關。若不及時加以有效治療,則可引發營養不良,進而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智力發育以及機體免疫功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兒厭食癥的臨床治療方法較多,比如使用促胃動力藥、糾正不健康飲食習慣,改善進食環境等。西藥在臨床中比較常用,雖然其起效速度較快,但是不良反應也較多,且停藥后可能復發[2]。如果要徹底治療小兒厭食癥,則需找準病因,選擇更為合理的治療方法。本研究對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的療效做了探討,并與干酵母片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干酵母片的患兒其療效不理想,可能是因為干酵母片的作用有限,無法徹底治療厭食癥。采用醒脾養兒顆粒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癥狀改善時間明顯更短。在中醫理論中,小兒厭食癥屬于“納呆”的范疇,病機在于脾胃不和、納化失職。因此,治療此病的關鍵在于健脾開胃。醒脾養兒顆粒是一種中藥制劑,其藥方為苗族民間驗方,主要成分為:一點紅、蜘蛛香、山梔茶、毛大丁草。其中,一點紅可清熱解毒,消炎補虛;山梔茶可鎮靜、養血、補虛;蜘蛛香可散寒除濕、理氣和中;毛大丁草可裨益脾胃、止嘔止瀉。四藥合用,共奏醒脾開胃、理氣消積、澀腸止瀉之功效。本研究中,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的療效顯著,充分說明醒脾養兒顆粒發揮了對癥治療作用,全面改善了患兒的食欲,減輕了癥狀。

附表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綜上所述,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的療效良好,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