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博 任紅禧
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采伐后,大興安嶺地區結束了50年的木材生產歷史,進入到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在林區產業的斷檔期,管護區(林場)經濟悄然興起,正以星火燎原之勢蓬勃發展。這其中,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干部職工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興企富民的新路子。為深入了解大興安嶺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發展實踐,本刊記者專訪了大興安嶺地委書記蘇春雨。
本刊記者:蘇書記,您好!據我了解,全面停伐后,大興安嶺在轉型發展中付出了艱苦努力,在產業發展上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什么還要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
蘇春雨:2014年4月1日,我區全面停止了木材商業性采伐,林區經濟進入了傳統產業迅速退出、新興產業尚未成型的產業斷檔期。面對轉型發展的巨大壓力,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堅定踐行“兩山”理論,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創新發展生態旅游、生態食品、生物醫藥等生態主導型產業,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正在有序轉化為金山銀山。
但在推進轉型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感到,林區生態經濟的資源優勢潛力巨大,還沒有充分地利用起來;基層管護區(林場)的人力資源優勢潛力巨大,還沒有充分地動員起來;轉型發展的各種要素優勢潛力巨大,還沒有充分地聚集起來。發展管護區經濟,就是要充分發揮森工企業的政策優勢,把基層職工組織起來,把管護區(林場)的經濟發展功能激發出來,把富集的資源優勢挖掘出來,利用資源、提供服務、形成產品、開拓市場,把管護區(林場)培育成為企業經營的基本單元,為林區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最終實現生態好、企業強、職工富、林區興的目標。
本刊記者:剛才,您談到了生態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能具體介紹一下嗎?
蘇春雨:首先,我們有著富集的生態資源。大興安嶺森林廣袤、地理位置獨特、文化積淀深厚,在各種優勢相互疊加的作用下,衍生出了很多適合管護區(林場)經濟發展的優勢資源。我區有神州北極、大森林、大冰雪等景觀資源,這些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向往的生態旅游、休閑康養目的地;有700多萬公頃的林地資源,為發展林下養殖、林下補植提供了廣闊空間;藍莓、偃松子等森林食品,金蓮花、黃芪等道地藥材的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純天然、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是開發綠色、有機、優質生態產品的理想之地。這些資源為管護區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我們有著完備的組織優勢。林區開發建設以來,我們建立了集團公司、林業局、管護區(林場)三級林業管理體制,創造了以艱苦創業為核心的大興安嶺精神。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涌現了前哨林場黨總支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成為推動轉型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實踐證明,我們森工企業的黨組織是有凝聚力的,行政組織是有戰斗力的,職工是有創造力的,完全具備集中力量辦大事、勠力同心成大事的優勢。最后,我們有成功的實踐探索。2017年以來,各地積極響應地委號召,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大膽實踐,106個管護區(林場、經營所)確定重點發展項目200余個,有1.7萬名職工參與其中。特別是涌現出了塔河二十二站林場、加林局翠峰林場、阿木爾紅旗管護區等先進典型,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營模式,為管護區(林場)經濟發展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全區管護區(林場)經濟呈現遍地開花、蓬勃發展之勢。
本刊記者:那么,在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過程中,我們的基層黨組織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蘇春雨: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管護區(林場)經濟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我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著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一是強化政治引領。地委將管護區(林場)經濟納入“三年攻堅”予以推進,建立了地區領導包片推進“三年攻堅”工作制度,制定出臺了全區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總體推進方案、指導意見。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積極響應地委號召,堅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首要任務,廣泛宣傳發動,凝聚思想共識,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企業必須搞經營、有效益的理念,準確把握企業領導干部經營者、管理者的定位,切實增強市場意識、經營意識、管理意識,提升企業主人翁的責任感,進一步堅定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的信心和決心。二是強化組織引領。加強對管護區(林場)經濟的領導,抓好帶頭人隊伍建設,配齊配強管護區(林場)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2017年以來,一批講規矩、守紀律、能創業的干部被選拔調整到管護區(林場)領導班子,切實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廣大黨員干部在推進落實上態度堅決,走在前、做表率,帶領職工艱苦創業,充分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匯聚起引領發展、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三是強化典型引領。各級黨組織積極主動作為,鼓勵支持黨員干部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探索管護區經濟發展新路徑,不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區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現場推進會議上,地委選樹了12個發展模式各具特色的優秀典型,以點帶面進行宣傳推廣,為全區提供了示范、打造了樣板,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參與熱情和創業激情。比如,西林吉前哨林場黨總支全面打造“管護區+”黨建教育培訓基地,呼瑪縣與韓家園、十八站林業局推行黨建融合,帶動林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本刊記者:在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上,下一步地委還有哪些考慮?
蘇春雨:展望未來,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實施基層融合黨建三年工程,積極開展管護區經濟“三年攻堅”,確保到2020年,林區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勞動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生態經濟主營業務進一步明晰,管護區經營功能有效釋放,勇闖森工企業轉型發展新路,最終實現生態好、企業強、職工富、林區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