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縣委書記周魁偉:示范基地是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的重要模式,抓好示范基地建設,有助于拓寬經濟轉型領域?;诖耍覀冎攸c打造盤中管護區野生藍莓撫育基地、塔林管護區野生五味子北藥種植基地、塔南食用菌綜合科技示范園區等七個基地。通過做大做強七大基地,以基地創建帶動職工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縣委利用電商創業園的銷售平臺,開展多種營銷,搶占高端市場,打造優質品牌,全面推進管護區(林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漠河市委書記白永清:常態化是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工作的內在要求。為此,市委通過細化制度,著力將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工作規范化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結合我市實際,市委出臺了《漠河抓黨建促林場(管護區、經營所)轉型發展三年攻堅實施方案》,通過實行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包管護區(林場)、基層黨建“捆綁式”考核等制度,把基層黨建工作重心轉移到推動管護區(林場)經濟規?;?、產業化、集約化發展上來。為切實做到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市委還將繼續在制度的細化上下功夫,確保制度更具體、更管用,問責更嚴肅、更有效。
松嶺區委書記王新宇:做好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工作,全方位打好基礎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為筑牢管護區(林場)經濟發展根基,區委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夯實思想基礎,抓好頂層設計。統一發展共識,提出了抓實“三個創業”、發揮“五個作用”的工作思路,確定了管護區(林場)經濟“存量優化、龍頭培育、三產融合”的發展布局。二是夯實責任基礎,強化主責意識。充分發揮黨委的統籌作用,研究制定資源保護、林下種植等13項重點工作任務,使各級黨組織切實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職責。三是夯實組織基礎,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通過支部認領項目、黨員領辦專業合作社等方式,使黨的組織體系和工作觸角延伸到產業鏈條的每個節點,全面開創“支部鏈接項目,黨建引領產業”的新局面。
新林區委書記李會平:無論是推進經濟轉型還是解決就業問題,營造好的發展環境無疑是重中之重。為此,區委在三個方面集中發力:一是用好“講習學堂”,營造勤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濃厚氛圍。按照“六有”標準,完善11所“講習學堂”建設,把實用技能納入講習范疇;堅持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建立多個講習基地。二是建好服務平臺,強化惠民利民、親商營商的服務意識。成立新林區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推出網上申報、限時辦結、延時服務等措施,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三是抓好干部作風,優化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的社會土壤。實行明察暗訪,通過批評教育、警示談話及提醒談話等方式,處理多名違反工作紀律的黨員干部,取得良好的懲戒效果。
呼中區委書記劉少義: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工作能否取得成效,與兩個外在因素息息相關:一個是外部監督是否有效落實,另一個是保障機制能否跟得上。為此,區委成立推進組,采取日??己伺c年度考核相結合、跟蹤督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的辦法,深入推動這項工作的發展。同時,各管護區(林場)采取“借資”“集資入股”“小額貸款”等融資辦法,林業局通過等額資金匹配,落實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啟動資金。此外,區委研究制定財政扶持、場地支持、考核獎勵等一系列激勵扶持政策,使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工作有了“雙保險”。
阿木爾林業局黨委書記胡守慶:在推進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的過程中,局黨委注重挖掘在全局有知名度、影響力的各行各業“領軍人物”,集聚優秀人才,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在發展管護區經濟方面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排頭兵”。此外,局黨委充分利用“網紅”引發的“蝴蝶效應”,及時成立“網紅”黨支部,形成黨建引領、“網紅”帶動、全民動員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網紅”人物的帶動下,阿木爾的風土人情和旅游景點備受歡迎,極大地提高了阿木爾林業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我們深刻體會到,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工作,應符合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特征,必須堅持大膽創新,用新手段解決新問題。
韓家園林業局黨委書記劉波: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不能只是為了轉型而轉型,更為重要的是讓經濟轉型的成效切實體現在提高生產力水平、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因此,在推進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我們著力跳出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這個框架,從更開闊的視野,以整體推進的思路研究經濟轉型的方法和路徑。在具體工作中,局黨委提出打造“區域融合黨建”模式,各管護區(林場)與呼瑪縣所屬各鄉鎮結成共建單位,雙方在資源管理、管護區(林場)和村集體經濟、黨的建設、產業項目、環境保護、為民服務等方面融合共建,優勢互補,有效化解林農矛盾,促進林農共興,使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更加體現時代要求,符合群眾意愿。
加格達奇林業局黨委書記劉海森:要想讓黨建引領管護區(林場)經濟轉型工作打開局面,發揮各地區資源優勢必不可少。但是,發揮資源優勢不能“一刀切”,只有做到因場制宜,才能達到目的。為此,我局利用資源和政策優勢,確定了“一環、兩廊、三區”的經濟發展格局,探索出管護區(林場)經濟、合作社、聯合體、夫妻管護站等多種經營模式,初步形成以“三種一養”(金蓮花、沙棘、榛子,蜜蜂)、發展特色旅游等項目為主的產業體系。同時,我局還采取承包經營、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手段開展經營,將各類生產主體通過聯合體、合作社、產業聯盟等多種方式組織起來,形成產業鏈,打造出“一支部一特色、一場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