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艾滋病的流行已經奪去超過3 400萬人的生命。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統計,2014年全世界有大約有3 700萬艾滋病毒(HIV)攜帶者,大約200萬為新增感染者。目前為止HIV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因此急需深入研究HIV的功能,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有效對抗這種疾病的新療法。為阻止病毒大量復制對免疫系統造成損害,HIV感染者需要每天甚至終身服用ART。雖然服用ART已被證明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發作,但這類藥物價格昂貴、耗時耗力且副作用嚴重。人們急需找到治愈HIV感染的方法。
在過去的7月份,有下面這些重大的HIV研究或發現。
1.新的HIV候選疫苗可安全地在健康人和猴子中誘導出強效的免疫反應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實驗性HIV-1候選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在健康的成年人和恒河猴中產生可比較的強效免疫反應。此外,這種候選疫苗能夠讓猴子免受猿猴一人類免疫缺損病毒——一種類似于HIV的感染猴子的病毒——感染。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7月6日在線發表在The Lancet期刊上。
根據一項涉及將近400名健康成年人的l/2a期臨床試驗(被稱作appROACH)的結果,一項2b期臨床試驗在非洲南部啟動,旨在確定這種HIV-1候選疫苗在2 600名有感染上HIV風險的女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持續35年的全球HIV/AIDS流行病中,這是5種僅有的已進展到人體臨床療效試驗的實驗性HIV-1疫苗概念之一。
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病毒學與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 Barouch博士說:“這些結果代表著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項研究表明這種由Ad26啟動疫苗和gp140增強HIV候選疫苗組成的鑲嵌疫苗在人體和猴子中誘導出在強度、動力學、表型和持久性上可比較的強效免疫反應,而且也會在猴子中提供67%的抗病毒攻擊作用?!?/p>
他補充道:“這些結果應當謹慎地加以解讀。開發HIV疫苗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誘導HIV特異性免疫反應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一種HIV疫苗將會保護人體免受HIV感染。我們熱切期待這項2b期臨床療效試驗(被稱作HVTN705,也被稱作Imhokodo)的結果,這些結果將決定著這種候選疫苗是否保護人類免受HIV感染?!?/p>
2.研究發現新的抗體可以防止HIV感染
全世界大多數新發HIV感染病例都是由于黏膜接觸HIV病毒而發生的。免疫球蛋白M(lgM)是免疫系統應對感染最先產生的抗體,IgM存在于循環系統和黏液中(分泌型IgM)。來自德克薩斯生物醫學研究所病毒學和免疫學系的科學家們對IgM在預防AIDS病毒感染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AIDS》上。
研究人員通過中和單克隆IgGl抗體33C6-IgGl獲得了重組多聚單克隆IgM,并在體外進行了測試。他們通過被動直腸給藥使恒河猴接受了重組IgM治療,隨后通過腸道給藥使這些恒河猴感染了猿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simian-human inmunodeficiencv vlrus,SHIV,攜帶HIV-1衣殼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在體外33C6-lgM可以更有效地捕獲病毒,其抑制SHIV感染的IC50值顯著低于33C6-IgGl。這種IgM還展現出了更高的親和力和親合力。通過腸道給藥后,33C6-IgM成功阻止了4只感染高劑量SHIV的恒河猴發生病毒血癥(共6只),6只接受33C6-lgGl的恒河猴中的5只在其劑量高于33C6-lgM 5倍時才能達到相同效果,而所有的對照組都患上了嚴重的病毒血癥。用33C6-lgM被動免疫并突破感染的恒河猴,其自身中和抗體反應的早期發展非常明顯。
3.開發出新的化合物來靶向耐藥性HIV突變株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有助于抑制HIV復制及其進展到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征(AIDS,俗稱艾滋?。捎贖IV病毒不斷產生耐藥性,它們的有效性正在不斷下降。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他們新開發出的化合物要比美國FDA批準的藥物更好地維持對耐藥性HIV突變株的抵抗性。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7月25日發表在eLife期刊上。
這些新化合物的作用機制是抑制一種被稱作逆轉錄酶的病毒酶,這種酶對HIV復制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研究人員報道病毒晶體結構的高分辨率圖像顯示新丌發出的抑制劑結合到與這種逆轉錄酶的野生型和突變形式上。
論文第一作者、耶魯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Thomas A.Steitz實驗室博士后研究員Yang Yang說,對這些結構的研究和生化測定結果表明相比于現有的藥物,這些新的逆轉錄酶抑制劑“能夠更好地呈現它們的形狀”來結合發生突變的HIV逆轉錄酶。
4.蛋白酶抑制劑會增加HIV伴心衰患者死亡率
HIV患者的心衰發生風險會增加。蛋白酶抑制劑( Pls)與不良的心臟重塑和血管事件相關,但Pls在HIV伴心衰的患者中的使用情況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較HIV伴心衰患者接受包含Pls的治療和不包含PIs( NPI)治療的臨床特征的差異。
本研究納入了394名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因心衰住院的HIV患者(平均年齡60±9.5歲,女性占47%,CD4計數292±206個/mm3),其中145名(37%)患者接受了PI治療,249名( 63%)患者接受NPI治療,主要終點事件是心血管死亡率,次要終點事件是30天心衰再住院率。分析結果顯示,接受PI治療的患者發生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比例更高,肺動脈收縮壓(PASP)更高,左室射血分數更低。隨著隨訪時間延長,接受PI治療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更高(35%vs.17%;p<0.001),30天心衰再住院率更高(68%vs.34%;p<0.001)。預測心血管死亡率增高的因素包括PI、冠心病、PASP和免疫抑制。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HIV伴心衰的患者中,蛋白酶抑制劑的使用會增加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增加心血管死亡率。
5.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預防和治療成人HIV感染
2018年7月,國際抗病毒學會-USA (IAS-USA)發布了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預防和治療成人HIV感染建議,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是HIV感染預防和管理的基石,本文是對2016年IAS-USA建議的更新,主要內容涉及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開始、何時以及如何切換、實驗室監測等。
這些新化合物的作用機制是抑制一種被稱作逆轉錄酶的病毒酶,這種酶對HIV復制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研究人員報道病毒晶體結構的高分辨率圖像顯示這些新丌發出的抑制劑結合到與這種逆轉錄酶的野生型和突變形式上。
論文第一作者、耶魯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ThomasA.Steitz實驗室博士后研究員Yang Yang說,對這些結構的研究和生化測定結果表明相比于現有的藥物,這些新的逆轉錄酶抑制劑“能夠更好地呈現它們的形狀”來結合發生突變的HIV逆轉錄酶。(來源: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