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這次培訓真是受益匪淺。聽了老師分析我們身邊的現代農業創業典型之后,我學到了很多技術知識,對我從事的農業生產工作有很大的幫助。”2017年11月3日,在大豐區婦聯聯合豐收大地現代農業示范區舉辦的農村婦女現代實用技能培訓班上,來自大中鎮恒北村的楊麗一邊聚精會神地聽專家講課,一邊認真地記著筆記。
隨著產業調整、征地拆遷、土地流轉加快,大量失地農村婦女迫切需要轉變身份再就業。大豐區婦聯針對農村婦女“離地不離家、人窮技更窮”現狀,積極回應農村婦女在政策、資金、技能等方面的關切,主動幫助她們解除后顧之憂。
大豐區婦聯出臺實施《大豐區巾幗創業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成立巾幗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建設巾幗創業培訓(實踐)基地、創建巾幗創業園(街)區等,扶持務工婦女、農村留守婦女、失地失業婦女等婦女群體就業創業。推動女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在重大科研項目立項、創新型企業培育上注重女性優先、向女性給予傾斜。開展政策下鄉活動,圍繞農村婦女再就業駐點設攤宣講,近3年組織咨詢會1000多場、發放農業科普資料10萬余冊。
在全區范圍實施百項技能助萬名婦女增收工程,建立區、鎮、村三級培訓體系,開展菜單式培訓。大豐區婦聯牽頭調查摸排培訓需求,摸清農村婦女的就業愿望,按照種養殖、手工業、農家樂餐飲等進行分類,編制培訓菜單,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培訓計劃。今年,大豐區婦聯已經舉辦兩期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培訓班,為207名貧困失業婦女開展育嬰員執業資格培訓,并組織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有近一半的參訓人員獲得育嬰員等級證書并成功就業。鎮村婦聯依托“婦女兒童之家”,常態化開展農業知識、農業技術、家政服務等專業培訓,把培訓送到家門口。
“藍色妖姬特別好賣,注意哦!”“明天有插花培訓,好的插花技術能讓花卉價值翻番呢!”……在荷蘭花海婦聯建立的聯合婦聯微博、微信平臺、婦女工作群中,類似這樣的信息互通互享已變得平常。依托“中國郁金香第一花海”——荷蘭花海優勢,大豐區婦聯和新豐鎮黨委聯合組建荷蘭花海婦聯,鼓勵引導一批女村官、女店長和女員工敢為人先,先闖先試,帶動周邊農村婦女群眾加入到就業隊伍中來。荷蘭花海婦聯聯合裕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舉行用工招聘會,開展導游培訓、花卉養護培訓,轉移安置周邊失地婦女再就業1000余人,增加年人均收入2萬余元。
“現在我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經營著自己的淘寶店,日子越過越舒心。”大中鎮的陳璐是一名全職媽媽,之前她參加大豐區婦聯舉行的電子商務培訓班,走上經營網店的道路,家里的經濟壓力頓時減輕了不少。“離家近、好上手、見效快”是農村婦女再就業或創業的重要考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根網線已然把農副產品生產、供應、采購、銷售連接起來。大豐區婦聯結合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千縣萬村”計劃,大力實施農村婦女電商創業致富工程,電商已成為大豐區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新引擎”。
韋磊峰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看到荷蘭花海賞花經濟的巨大潛力,與丈夫一道辦起鹽城艾倫特家庭農場,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核心區300畝,一年四季瓜果不斷,吸收近郊農戶近200人參與農場經營管護。有了身邊榜樣的帶動,附近村民也陸續學著種葡萄、甜瓜等經濟作物,種植的產品由農場統一銷售,加上土地流轉租金及農場打零工,村民人均年收入達萬余元。
大豐區婦聯開展“萬名婦女發展現代農業”活動,動員農村婦女積極投身現代農業發展,著力圍繞本地優特農產品,打響本地農產品品牌,做大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大豐區婦聯利用“好蘇嫂”家政培訓、荷蘭花海婦聯的花卉種植培訓、白駒鎮婦聯的電商培訓等培訓基地,開展特色農業創業培訓指導。港區馮井蘭發展生豬養殖業,被評為江蘇省十大創業女狀元。小海鑫達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女性帶頭人吳慧蘭,幫助菜農想辦法,找市場,一季甜瓜總銷售額達1144萬元。
大豐區婦聯實施千村婦女爭創綠色庭院工程,積極融入鹽城市“一片林”建設。開設“豐收大地婦女大講堂”,舉辦提升植綠護綠技能培訓班,聘請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渠慎春教授授課,聯合各鎮林業站技術人員,依托婦女兒童之家,提供林果苗木養護咨詢、輔導,受惠婦女達到3000人次。恒北村黨委書記李曉霞創建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帶動社員發展庭院經濟,果品年收入達人均2.1萬元。
近年來,大豐區不斷深化拓展“雙學雙比”活動內涵和組織形式,積極引導婦女投身創新創業增收致富的實踐中去。目前,大豐區建成“雙學雙比”科技示范基地48家,其中省字號“巾幗示范基地”11個、市級“巾幗示范基地”18個,培植“婦字號”農業龍頭企業18家、專業合作社202家,輻射帶動近3萬名婦女增收致富。
(鹽城市大豐區婦聯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