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百合
我的孩子小辰出生于澳大利亞,從幼兒園就進入澳洲的教育體系。孩子入學后,我也受訓成為他們學校的志愿者,每周一次去學校做老師的課堂助理,因而有幸近距離接觸了澳大利亞學校的“獎勵機制”。
和國內的教育體制相比,澳大利亞學校的獎勵機制的確與眾不同。
中國學校,考試成績占比重;澳大利亞學校,考試少,不排名。
中國的幼兒園或小學,老師獎勵孩子的方式主要有:小紅花,蓋印章,積累小卡片兌換獎品,評比“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等。
這些獎勵機制考核的基礎,主要是成績或考試的結果。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就建立在這種“以成績定英雄”的評判標準上。成績決定了誰是“好生”,誰是“差生”;成績粗暴地判定了一個孩子的價值,成為公開肯定或否定孩子的一個標準。
為人師,為人父母者,有沒有想過:幼小的孩子,在懵懂無知,尚不了解這個世界時,學校
這個本該培育關懷孩子的地方,卻給他們留下“你是差生”“你不行”“你很笨”的印象或否定性的評判,這對他們成長所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因為,這等同于告訴孩子“你沒有價值”。這種評判直接忽略了孩子身上其他美好的品行和特征,例如真誠、正直、善良、有愛心等等。
在澳大利亞,學校考試少,而且從不給學生排名次。小辰從5歲入學到一年級結束,學校一共只對學生進行過一次考試,而且評估報告是老師對孩子整體學習情況的觀察和了解,并不取決于考試結果。
那么,澳大利亞學校怎樣獎勵學生的呢?學校和老師們相信:每一個學生身上都具備優秀之處,無論是品格、行為、習慣、態度或情操等等。
孩子們得獎的原因非常多,包括:作業寫得工整,使用禮貌用語,認真收拾自己的桌子,寫了一篇觀點新穎的作文,在同學面前發表優秀的演講,有勇氣在校會上表演節目等等。
以小辰學校為例,學校獎勵分為以下幾種:
(1)獎勵卡
這是一種隨機獎勵,每個老師都隨身攜帶獎勵卡。卡片包括5個獎勵內容:態度,行為,團隊和集體,表現,努力。當老師看到學生值得表揚的行為,例如課堂上積極發言,及時拾起地上垃圾,老師就會當場發給他一個獎勵卡。
當孩子們積累了20張獎勵卡時,可以獲得銅獎,積累到40張時,可以獲得銀獎,積累到60張時,可以獲得金獎。金銀銅獎在校會上頒發,獎品是當眾得到一個冰淇淋。
(2)老師獎勵
“老師獎勵”通常是班主任發出的獎狀。老師會仔細觀察自己的學生,據其表現發獎。小辰的老師蘇珊經常對學生說:“你們都像小星星,每個孩子都閃耀發光!”在她的班級,有的小朋友因為心地善良得到獎狀,有的因為作業整潔得到獎狀,有的因為樂于分享得到獎狀……班級里每一個孩子都會得到獎狀,因為老師從每個孩子身上都能找到閃光點,每一個孩子也都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很閃亮。
(3)校長獎勵
“校長獎勵”是由校長簽發給表現突出的學生的獎狀,受獎勵學生由任課老師推薦。老師要在一段時間內認真觀察從而推薦表現突出的學生。
校長獎勵僅僅是一張校長親自簽名的獎狀,在全校的大會上由校長親自頒發,并沒有任何獎品,它以責任感、榮譽感、集體精神、成就感來驅動和鼓勵孩子。
(4)最優成績獎(Dux Award)和科目獎
在澳大利亞等一些英聯邦國家,Dux獎是唯一與成績掛鉤的獎項。當學生在類似于中國高考的考試中,取得了學校的第一名,學校會在當年的畢業典禮上為這名學生頒發Dux獎,這是最高的榮譽獎項。同時,學校會頒發“科目獎勵”,獎勵學生在某一個科目或領域取得突出成績,這也是給予學生的一個非常高的榮譽。
從中國教育體制出來的我,犯了大部分中國家長都會犯的錯——過度關注成績,忽視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實際上,后者對孩子的一生,才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