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單體蔬菜大棚占地7.04公頃?
沒錯。
2017年10月份,投資1.7億元的凱盛浩豐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在山東臨邑建成投產。這座智慧農業大棚年產高品質蔬菜5 100噸,經濟效益是傳統農業大棚的幾十倍。這里處處涌動著現代農業與高科技深度融合的氣息:溫控系統提供舒適的恒溫環境,幕簾系統提供充足的光照環境,滴灌系統提供高能營養。
“這實際上是一座農業工廠,我們用工業化、信息化手段來做農業,采用全自動化設施,像工業流水線一樣生產蔬菜。智能化管理、工廠化生產,徹底顛覆了傳統農業的種植模式。”公司總經理馬鐵軍告訴記者,大棚內設有多個傳感器,負責收集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各種數據,并傳輸到控制室電腦系統中,對比此前人工預設的植物最佳生長參數,智能溫室控制系統就能自動控制幕布啟閉、噴霧系統開關等,從而調節大棚內的溫度、光照、濕度等。在蔬菜的不同生長階段及溫度、光照變化下,按需定制出不同蔬菜的“營養餐”,保證蔬菜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狀態。
傳統農業大棚的土地凈利用率只有46%,但這里卻可以超過90%。筆者看到,在大棚的幾個罐子里面,分別裝著回收來的雨水、廢液等,它們經過反滲透膜過濾之后,可以用作大棚的灌溉水源。為解決給蔬菜授粉的難題,他們還專門引進了“外援”——昆蟲熊蜂。“既省了勞動力,口感也好,每串能賣到12元。”馬鐵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