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的可能性就不夠了。這樣學習能力就會萎縮,發(fā)展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課外班相對來說,依然是學校生活的延續(xù),是課本的延續(xù),是課堂的延續(xù),學生沒有一個開闊視野的機會。一個孩子沒有大量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5、物質刺激是不是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很多家庭用獎金以及各種各樣的誘惑鼓勵孩子學習。這個調查發(fā)現(xiàn)其作用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方式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協(xié)調性,這樣更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比如,在父母之間教育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他們能夠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協(xié)商。物質刺激遠遠不如父母對孩子正面的影響。
6、調查父母閑暇時間在干什么?調查發(fā)現(xiàn)最多的是父母在讀書看報,這種父母的孩子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看電視、玩電腦以及看手機,他們的孩子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就少得多,為27.43%;還有特別喜歡朋友聚會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成績優(yōu)秀的只有24.90%。
7、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習影響有多大?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把所有的事情都給他準備好了,所有活都不讓他去干。結果,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可以的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只有3.17%。而認為應該做家務的,應該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優(yōu)秀的孩子占了86.92%。讓孩子管理自己的事情,最后會幫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學習是一個自我管理的過程,這個結論對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啟示的。
8、父親對孩子成長有什么作用?在中國很多家庭,父親是看不見的,是所謂的“影子父親”。父親在家庭教育當中真正的作用遠遠沒有發(fā)揮出來,這次的調查發(fā)現(xiàn),在中國90%的家庭,父親沒有承擔起教育的職責。大部分家庭教育的事情是媽媽在承擔。而我們知道缺失父親的教育,對孩子尤其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會造成一個明顯的局限性:性別認同會弱化,容易被母親過分地呵護,過度地保護,缺少獨立鍛煉的機會,缺少男子漢的氣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親的角色會導致各種各樣不良行為的產生。
9、中國的父母了解孩子嗎?通過對父母做的調查發(fā)現(xiàn),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幾個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歡哪位老師,孩子喜歡什么課。父母沒有走進孩子內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誰?說明父母沒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沒有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況。
10、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是不是有關?凡是父母采取積極的養(yǎng)育方式,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高的。父母養(yǎng)育方式是比較消極的,孩子學習成績相對來說是比較差的。說明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還是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的。
陪伴 孩子來到家庭和你成為一個共同體,這就是人生的緣分,怎樣能夠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事實上我們知道,當孩子真正離開你的時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難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飯,一起說話,一起交流,無時無刻不是在進行著溝通和學習。西方心理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詞匯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匯量有著直接的正相關。你在談論政治,這個孩子可能今后對政治感興趣;你在抱怨,這個孩子可能就會充滿抱怨的情緒。你在家庭發(fā)生的一切,都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我們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從家庭開始的。對兒童來說,兒童時期的閱讀和教育相關,一個沒有閱讀的家庭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我一直認為,那些童書,的確和成年人讀的書有差別,童書會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通過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藏在其中,構建的是孩子的價值觀。
習慣 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好習慣養(yǎng)成需要連續(xù)21天不斷的訓練,針對一個習慣,無論是運動還是閱讀,怎樣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在家庭里面非常需要的。